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1|回复: 4

[话题探讨] 工资高低与身份“标签”无关

发表于 2012-8-1 20:44: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资高低与身份“标签”无关
今年6月,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项对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截至6月25日,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2%。根据调查,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低于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无论是大学生也好,农民工也罢,来到企事业单位都统称员工,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工资待遇方面除了个别企业有学历津贴外,大多数企业还是看中员工们的能力和素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才。何谓人才?简言之,有用即是人才。当今的人才标准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其实质是以能力为本位,以为社会为单位所创造的价值大小来衡量。可是从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除了那些重点本科大学生被企事业单位聘用外,其他普通本科生以下的大学生,如果想找一份拿高薪的工作确实很难,有的大学生甚至连正常的就业条件都比不上农民工。从我国目前单位就业形势来看,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蓝领还是相当吃香,而这些技术工人,或是高级蓝领中间还是农民工占据的比例较大。农民工虽然没有经过高等学府深造,但农民工也有自身优势,他们能够吃苦耐劳,身体素质好,社会经验丰富,加之有的农民工在岗位上通过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绝技绝活,他们有的还被企业视为“宝贝”,有的企业为能够招到实用型人才,竟然还打出了这样的口号:“宁愿花高薪聘请农民工身份的高级技术工人,也不要文质彬彬的大学生”。
再看看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们,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立马就想找一个高收入的单位,而且工作环境还要好。另一方面,其在学校学得知识在有些企业根本就用不上,有的到了企业后简直就是一个“高分低能”型人。当然,造就这样机制主要是有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自主学习钻研不够,对未来职业规划没有预先设计;二是教育体制上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一般高校来说,大学生只要进入高校门,就等于拿到了将来的就业通行证。大学的“严进宽出”政策使许多大学生不但没有学到真本领,而且还荒废了过去所学的知识。周立波曾经这样比较国内外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是:“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国外的教育则是“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若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说,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考试是考人家已经做过的事情,科学的进展是要推翻别人做过的事情,会考试并不能代表以后会有特别的成就”。
笔者所在的企业前几年也常常分来一些大学生,这些人有的嫌工资收入低跳槽了;有的虽然在企业工作好几年,但只知道被动地去听从管理者的安排,对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料”,将来最适合做什么等问题都从来不想或者很少想,没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地干工作,自然性和随意性就强,也就难让企业和他人看到大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当然,也有一些同一批、同一学校、或是同一班分来的大学生,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和突出表现找到了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了。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在有些大学生看来,自己现有的知识已经够用了,进入单位有份安逸的工作,能够对付目前工作就行了。于是,在知识日益更新的年代,现有的知识渐渐告罄了,而面对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时又有难以驾驭和掌握,在众多行业里,其高科技含量要求又不太高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大学生强得多,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城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与农民工在能力和素质上就更加无法比了,所以大学生在工资收入上不如农民工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当前能力经济、素质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户口是空饭碗,文凭是泥饭碗,能力是铁饭碗,素质是金饭碗。铁饭碗的含义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金饭碗则是一辈子在哪里都有饭吃。这些年,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景象:有的人雄心万丈,一涉职场便呛水,久不得志;有的人学以致用,一个发明便名利双收;有的人平日默默无闻,一旦走进职场,却如鱼得水,扬帆万里。回味思考这些成败得失不难发现: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相信假把式,只相信素质和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22:43:31 | 查看全部
和能力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 12:47:24 | 查看全部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相信假把式,只相信素质和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4:08:19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对我的文章指导和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4:49:12 | 查看全部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