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4|回复: 3

[话题探讨] 遵循市场规则——学历不是衡量薪酬的唯一标准

发表于 2012-8-3 11:55: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遵循市场规则——学历不是衡量薪酬的唯一标准

看了《中国青年报》有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显示的与农民工收入差距,很是惊诧——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但仔细想想,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又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个人认为薪酬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决定的,而应该是以他所在的岗位性质和所创造的价值来决定的。造成这一现象应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传统观念影响的。在一些人的传统观念里,只要念了大学就应该是吃着国家奉禄,享受着高薪,拿着优厚待遇的保证。其实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用工制度正在与国际接轨,薪酬也是以市场需求来确立调整的。知识虽然可以改变命运,但这是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结果,但不是每个人的必然。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发挥专业特长,自主创业,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也有部分大学生在工薪岗位工作,安度生活,这些都是以个人的理想追求和实践的结果,并不能用一个统一的薪酬标准去衡量。
用工体制造成的。薪酬的本身确立是劳动付出与他所创造的价值紧密相联的,而不是与学历高低密不可分的。薪酬的决定因素在于企业的性质和效益,以及它的劳动用工所需状况。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均衡,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大学生分布过渡集中,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过盛,另一面却是苦脏累岗位无人愿做。近几年,南方出现的用工荒就是这一怪象的很好体现。而由于在劳动用工制度中缺少对相应岗位技术含量和薪酬标准的界定,所以也导致了一些岗位上,大学生相应的权益没有被很好的保护。
教育体制的问题。在近几年中,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我们究竟走了多远,有多大的改观,还都在探索研究阶段。大学生们在校园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缺少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这样,在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老师傅们,他们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接轨中过度。这与企业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定位还是有差距的,企业一定程度上愿意用社会上有经验的农民工,也不愿意用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相比之下,大学生们即便就业到企业也是讲条件,讲待遇,这也让一些企业为此而头痛。所以大学生在就业之初,存在工资起点低的问题也不足为怪,这里既有企业的利益出发点,也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个考验。同时,我们的大中专院校在科目和专业设置上是不是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定位了呢?这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现在有很多学校的科目和专业远远偏离了社会用工需求,呈现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也让一些用工企业钻了这一空子,以此来降低本应高薪岗位的薪酬。而相比之下,农民工是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存条件的,也是生产的中坚力量,工资低我可以不去干,另选他家。但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多是工作在白领的脱产层面,你不干,还有过盛的大学生就业队伍在等待着这个岗位,一定程度也助燃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综述于此,我想学历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经历,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既由个体学习效果本身决定,也有其对所学知识层面需求的因素。但任何工作都要有人去做, 我们只有遵循市场规则,才能在这一怪圈中走出,究其根源,堵其漏洞,才能真正体现对知识就是生产力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2:00:28 | 查看全部
说的全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5:02:16 | 查看全部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16:25 | 查看全部
谢谢点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