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
高秉涵的外祖父叫宋绍唐,清末最后一批公派留学生,在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后任东昌府知府。
高秉涵的母亲叫宋书玉,与丈夫在山东菏泽农村创办新式小学,发展乡村教育。1948年,内战激烈,一个家庭就此破碎。高秉涵的父亲是学校校长,在地方冲突中被枪杀。
姐姐失踪,后来才知道是去了延安。“我父亲死的时候,我大姐正在高喊口号。毛泽东给她颁奖,她是模范女青年。”
母亲担心儿子的安危,在他包袱里放了20块袁大头、一根父亲死亡时身上的绳索、一张初中新生入学证明,让他在父亲坟前磕了三个头后离开家,去投奔设在南京的流亡学校。
母亲送他到东关外上车,马车上是木板,一二十个同学都坐在自己的行李上。上了车天就亮了,母亲怕他记不住,拧了一下儿子的耳朵:“跟着帽子上有太阳的部队走,他们回来你才能回来。如果你早回来,就跟你父亲一样了,知道了吗?”
9月,石榴刚熟,外婆摘了一颗塞在他手里。大石榴已经熟得裂开了口,小孩子看着鲜红晶亮的石榴子,忍不住低头吃了一口。
这一口的工夫,同学推他:“你妈喊你。”
他一扭头,车已经拐过弯,再也看不到他妈了。
77岁的高秉涵说:“我这一辈子再也不吃石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