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郑祖易 李国瑞
时间荏苒,弹指之间,今年石壕煤矿即将迎来建矿30周年。30年来,石壕人传承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奉献光热,共创卓越,创建了一座屹立在渝黔边界年产百万吨的一流现代化矿井。
忆往昔,1970年一批建设者在乱石山岗,头顶烈日战酷暑,脚踏寒冰斗风霜,凭着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使高高的百米井筒屹立在天池之巅,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12月28日成功投产,让沉睡的“乌金”为人类奉献出温暖和光明。
一代代石壕人,秉承煤矿工人特色,先后涌现出四川省工农业劳动模范王太证、四川省职工劳动模范李富友、重庆市九五立功奖章获得者潘方强、重庆市劳动创新奖章获得者刘明远、许刚,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勇等市级劳模,他们是石壕人杰出的代表,是员工学习、敬佩的劳动模范。
创业路上,从投产时的7万吨到100万吨矿井,生产屡创佳绩。2006年2月4日,矿日产原煤创历史记录,达5007吨;2007年12月11日,矿原煤产量达100万吨,标志着矿昂首迈入百万吨矿井行业,成为重庆地区第二个突破百万吨的矿井;2011年生产原煤129万吨,达到了核定生产能力。
一个个规划被突破,一项项部署被实现。2004年3月6日,拉开了北三区技改扩能建设大幕,踏上了“二次创业”征程; 2009年5月,拉响了进军南四区主石门第一炮,迈向了180万吨矿井建设征程;2012年1月随着南四区边界人行下山的开工(进入西区),只要西区第一块保护层工作面投产,矿设计年产180万吨原煤将会实现。
石壕煤矿坚持走科技发展之路,矿井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管理信息化、控制智能化,捷报频传,已成为矿井安全生产发展的引擎。2006年3月29日,矿井全面实现采煤机械化,使原煤产量逐年递增;2006年2月13日,引进了第一台综掘机,打响了快速掘进第一枪,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共引进4台综掘机,为2007年建矿25年首次突破年掘进2万米大关,发挥了科技提效作用。2007年4月23日,主运煤皮带系统和井下总储煤量为万吨的13个煤仓建成,主运煤系统由地面调度室遥控指挥,每小时运煤量达600吨,结束了矿井三吨矿车运煤的历史,提升了矿井原煤运输能力。2010年,新建的南一风井系统改造项目运行,该通风设备采用大功率的离心式抽风机,满足了整个矿井生产对通风的需求。2011年10月,矿井自动化系统扩建工程的调试、运行,对井下、地面83个重要场所进行了全程监控。
回首过去感慨万端,展望未来信心满怀,而今,石壕煤矿以“建一流矿井,塑四个典范”为己任,续写安全、生产、科技、管理新篇章,创造更加辉煌的美好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