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京东、国美、苏宁三大电商的价格之战烽火四起,乍一看,这是商家竞争的必然,也是百姓消费的绝好时机。但究竟谁是价格战的幕后操守,得利真正是我们的百姓吗?笔者认为,未必是这样呀!
降价通常给人的理解是清理库存商品、过季商品,以及质量存在缺陷的商品,通过让利消费者来达到收回生产成本的目的,而三大电商如果说是单纯的为占有市场份额而降价的话,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价,让业内人士有些惊叹:“这样的价位有利润空间吗?”“这样的降价可以维持多久!”其实业内人士的担心也正是揭示这场违背商场规则游戏的最好例证。
商品的价格调控,起决于市场的需求。如果市场不需要这件商品,你可能就是降到谷底也是没用的。更何况现代人越来越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了呢?“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 今日起网上商城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低5%。”老总们把价格的矛头指向了对方。你降,我就降;你低,我比你还低。也就有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环境。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老总们看中的并不是利润降了多少,而是在伺机探对手的价格底线。摸对方的市场操手,可以说,降的是价格,看的是对手,却不是市场。
降价是有底限的。一旦降到谷底,那么不要说是利润,可能固有的成本也难以收回,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更是难以保证。而在降价风暴背后,却隐藏着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失问题。降价不仅仅降的是价格,更让投资人心血钱在资本市场中飘摇,股民将钱投到我的行业了,我就有权来支配这些,而降价,表面上看是公司的让利,实则是拉动股指的操手。把电商的经营风险归结给了投资人,让投资人去承担了这部分降价。商家们也不乏在其中操控,来为日后的拉升而赚取更大的利益。所以,笔者认为,这种不正当竞争下的价格大战,是商家玩的把戏而已,也是我们市场经营中要坚决打击管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