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龙梅
“看如今,一排排坚固整齐的支架下,采机旋转,皮带翻滚,一股股金色的煤流,犹如那蛟龙起舞滚滚向前;看如今,漂亮精美的住宅中,快乐的人们洋溢着一张张幸福笑脸……”从同华人自创的歌曲《煤情》中,你会深深感受到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和党的光辉照耀下矿区发生的悄然变化。
变化一:路平了
“过去,运煤铁路横穿矿区,灰大不说,还不安全!”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过运煤司机的同华矿退休员工张大爷一提起在地面人行道中开着煤车穿梭时就心有余悸:“人车共用一条道,再怎么小心都难以避免一些安全事故。”
“机车路”在同华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自建矿以来,一条千米长的运煤铁路横穿矿区,沿途居民长年饱受煤尘、矿车轰鸣和人身安全的侵扰,直到2003年,该矿着手对运输系统进行改造,在井下352大巷建成一条新的运煤系统直通煤仓,才消除了运煤铁路横穿矿区带来的安全隐患,新建水泥大道极大地改善了员工生活环境。
近年来,该矿又陆续斥资翻修了公路,改造了家属区的道路,让居民们出入更加安全、方便。“以前道路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摔跟斗,晚上出门必须带电筒,现在是崭新的公路、水泥路直通家门口,路灯照得明晃晃,安全得很!”已年过八旬的张婆婆每天晚饭后都要出门散散步。
变化二:房宽了
“现在,不但老员工家家都住上了单元楼,连近年来新招的矿工都分到了配有电视、空调的公寓楼,家属探亲也有招待所。”单工宿舍的管理员赵大姐介绍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低矮的工棚、潮湿的窑洞曾让一批投身煤矿的热血轻年心寒:那时,一间灶壁房或一间窑洞房就要挤10多个员工,亲人朋友来矿区探亲很不方便。有家眷的老矿工,多半住在自建的棚房里,甚至有的住在岩洞里。”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松藻人奋发图强,上世纪八、九年代修建了一批职工集资建房,新世纪又修建了一批商品住房,彻底解决了老一代矿工住房难问题。对近几年新招的员工和引进的大中专生,矿上还专程修建了单工宿舍和大学生公寓,并实行了标准化管理,员工人均住房面积由八十年代的不到5平米,增加到现在的20多平米。
变化三:巷道亮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不但地面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井下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宽阔明亮的巷道里,工具材料摆放整齐,电器设备干净整洁,电缆悬挂规范,机房硐室一尘不染,整洁醒目的安全警示牌板,吊挂成线的各类管路,笔直明亮的人行阶梯,光鲜亮丽的安全宣传图牌板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现在在井下,不用矿灯都可以走到工作面。”采煤师傅张绍全说。
去年,同华煤矿组织家属下井参观时,大家感叹到:“真没想到现在井下质量标准化搞得恁个好,老公、儿子在井下工作,只要他们按章操作,我们一点也不会担心他们的安全!”
走进采煤工作面,现代化的采煤工艺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一排排坚固整齐的液压支架犹如钢铁长般为员工撑起了安全的保护伞,旋转的采机,翻滚的皮带,将企业带入了安全、高效发展的科技时代。
变化四:心情爽了
“老伴,搞快点,坝坝舞都开始了。”同华矿退休员工罗师傅每天晚饭后都会带着妻子到文化广场舞几曲,夫妻俩不但跳出了健康也跳出了幸福的生活。
罗师傅夫妻俩都是同华矿的退休员工,如今孩子已长大成人,并有了自己的事业,老两口每月领着近4000元的退休金快乐生活着。最近,夫妻俩又赶着潮流到城里购买了一套两居室的电梯楼,握着新房的钥匙,夫妻俩高兴得合不扰嘴:“我们煤矿工人再也不是以前的‘黑大粗’了,可以和城里人一样惬意的生活,我们一定要保养好身体,多活几年。”
钱包鼓了!生活好了!心情爽了!如今,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和党的光辉照耀下,和罗师傅夫妻一样的矿区员工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开着小轿车上班、到城里购房、公费疗养、公费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