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资委日前公布:央企前7月净利润同比下降16.1%。面对中央企业上半年净利润下滑16.4%的现状,央企管理者不能不思考应对之策:人力资源成本已经成为央企成本管控重点之一。一家能源央企二级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早在6月份的时候,集团公司已经进一步传达了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提出当前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降本增效压力较大、控制人工成本任务艰巨,并特别要求精简机构设置,控制人员编制。另一名接近航运央企的内部人士则对本报记着表示:尽管去年业绩巨亏,但企业内部,中层管理干部的薪酬没有受到明显触动。
消息传出,国人愤然:既然央企利润下降,为何管理干部的薪酬并没有明显的触动?可笔者认为,影响国企高管薪酬的并不是稳如泰山的薪酬制度,而是央企一家独大的垄断。不打破央企垄断,实行与利润指标相挂钩的浮动薪酬制就无从谈起。拿石油化工行业来说,从石油的开采、进口、炼制以及成品油的价格制定,都在政府这双“无形大手”下调控、干预。国际市场油价风云变幻,如果进口的原油价格处于高位,而炼制出厂时又赶上降价,形成“剪刀差”,势必造成企业利润下降。如果单纯以利润为考评标准的话,不就无视广大管理者的劳动了吗?简单的以利润指标为薪酬考核标准,无疑会挫伤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毕竟在政府调控和国际大环境下,这些都不是他们所能掌控的了的。
而现实情况是,央企垄断了市场,一家独大,造成外无压力,内无动力,安于现状的局面。院内损失,墙外补,明降暗补,兜圈子,绕弯子,管理人员薪酬不还是没降吗?
以前颇受国人诟病的“四大国有银行”的服务水平问题,现在有了大幅度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引进外资银行参与竞争,促使国有银行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缘故。
央企掌握着国家的能源、经济命脉,开放市场,步子迈得过大,不利于央企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
笔者认为,央企管理人员薪酬问题,深层原因是央企一家独大的垄断,动力不足。逐步有序地放开市场,引入外企,敢于‘与狼共舞’。让市场促使央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降本增效,从根本上解决央企因利润下降而管理人员薪酬不变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