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巨亏 降薪与否还得看如何管理
国资委日前公布:面对央企上半年净利润下滑16.4%的现状,央企管理者不能不思考应对之策:人力资源成本已经成为央企成本管控重点之一。同时一家能源央企二级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认为,该公司早在6月份的时候,集团公司已经进一步传达了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提出当前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降本增效压力较大、控制人工成本任务艰巨,并特别要求精简机构设置,控制人员编制。依我说,这根本就不算多大的新闻,因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和企业经营状况与此息息相关。
减薪,可让企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说到国企的中高层,他们本来就不容易。通过摸爬滚打,有了自己的工作经验、科技能力、经营方针。而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的部分企业确实在喊亏,但这亏本因素在哪里,不排除与金融风暴等诸多因素有关。企业在生存的同时肯定是希望发展,难道说你减了中高层的薪酬,就一定能有好发展吗?我看不是这样。一个企业的团队很重要,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骨干,你给他减薪酬,他可以跳槽是不?毕竟还有一部分企业在盈利。而在这跳槽的同时,或者原企业会亏得更惨,因为更找不到了前进的方向。
转型,可找到比减薪更重要的路径。作为国有企业,一般情况来讲都是按着老路子走路。今天亏本了,吃政策;明天再亏损了,贷款;后天再亏损,等瘫痪。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方式。我们要多考察一下策略,决策力在上层,决策得好,就不用降薪,不要说老大不用降,员工也不用降。那就是要“走出去”发展、转型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如你这个煤矿有两千人,而目前受煤价影响,是否需要开采这么多煤炭。于是,就可以停采一些工作面,减员增效。减的人怎么办,国内不是还有很多小成本赚大利的行业吗?那就成立分支单位,把眼光看长远点。难道央企就不能向行业外的民企看齐?就拿7天连锁酒店来讲,他们能在连续十个季度盈利,难道央企就不能学习别人的模式运行?这么以来,原单位减少的人员,这里可以用上。原单位人员减少了,干部必然也要跟着减少,我看新成立的单位,这些干部还不够用。
经营,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亏损与否。我们好多人都看过《砍掉成本—财务的12把砍刀》。其实经营成本都仅仅可以从人力资源方面去砍,这需要我们敢于下手,在哪里方面下手呢?前面讲过了人力资源成本,那么生产成本、采购成本、投入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资金成本及日常开支等多方面都应该入手。好多企业的亏本与“贪”字有关,与“面子”有关。比如一些企业,十个领导就必须配上十台宝马,这就是积压了成本,这十台宝马车,一年能运行多少天?购买时的成本是多少,我们按车子的报废时限来计算,每天将花去多少钱?如果不要面子,换成打出租车,这么以来,不用买车了,不用请司机了,不用燃油费了,不用过路费了。没车怎么办,打出租车呗?这样的成本,或将降得更低,更何况还可以控制那些滥用公车的“贱货”。何况,你根本不用车仍然可以解决问题,电话可以吗?视频会议可以吗?委托制可以吗?我都在不同方面就有不同方式,都是减少支出的原因,这些比起你降领导的薪酬可能更见效。
分配,一个企业的薪酬分析,一是要掌握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也要结合企业实际去定薪,总不可能支出大于成本这个底线吧。那么我们就要回头看。看什么,看自己企业过去还有多少“家底”,是长期都亏,还是仅近期在亏。如果是长期都亏,肯定与经营策略有关系,那就得调整决策层。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就要考虑好,比如制定行之有效的薪酬分配管理办法,如何最大限度地设计并做好激励措施,这个管理岗位的初任薪酬是多少,职务薪酬该多少,如何定级?职务升降等等。也就是说只要你在那个岗位,我们可以给你同级薪酬,但只要你业绩不突出,管理无水平,那么你就降职,降职就意味着薪酬的减少。做好长期和短期的激励措施,通过优化“组织与人”的管理,才能体现出你企业的经营发展与人才提升和激励的统一。
记住,不是说今天亏损了,明天就得给他降工资; 明天盈利了,马上就要升工资。我们在这个时期用不着去追求经营突出,只要通过把前面讲的几个方面相结合,选择好业绩突出的人,才是明智的选择,更何央企薪酬并不是哪个说了就算,总有指导线对不?亏损与否,鬼才晓得。不就有些企业这样做吗,嘿,谁说我今年亏损了,调一下账目不就得了,往后移多简单的事呢。何必让这些企业钻这种牛角尖呢?实事求是,保持平稳增长多好呢?我们可以不强制企业加薪,无论你怎么看,我觉得保持平稳过渡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个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啥?是人力资源,一切以“人”为中心。既然以人为中心,除了精神需求外,物资需求固然重要,你把薪酬给人家降了,工作士气会不会降?经常听说的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当中,事业和待遇当然显得很重要,没有事业和待遇,感情都是扯蛋的。我看一天让你饿肚皮,哪里还来感情呢?
依我看,企业巨亏时,调整经营策略比只管降薪更为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