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1|回复: 0

(档案)人事档案变得无关紧要了吗?

发表于 2012-9-1 10:25: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才“弃档”漂四方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国各级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存档量已经超过了350万份,仅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的存档量就有8万多份,但随着托管档案的不断增多,人们对档案的感情却越来越冷淡,和档案主人长期失去联系的“死档”数量目前正在不断增加,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弃档族”。根据对全国各省市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的调查显示,全国目前至少有60万的“弃档族”。仅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代管的档案中,就有一定比例的档案成为没人要的“死档”,据有关报道,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所代理的5万余档案就有1.5万份遭遗弃,而四川省目前全省的人才“死档”已超过20万份。在这些“弃档族”眼里,档案已经成为无关紧要的东西。
     可有可无潇洒“弃档”
    杨伟是暨南大学96届毕业生,毕业后把档案放在了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在广州的一家酒店做了半年,然后去了深圳,成了自由职业者,现在在深圳一家酒店做部门经理,杨伟坦言自己交了一年的档案托管费后就再也没有理会过档案的问题。他向记者讲述了弃档的经过。“毕业那会儿,由于户口在当时人们心目中还看得很重。于是先落下户口,放好档案。但后来逐渐觉得档案对自己没什么用,商业社会谁看你的档案?看档案不如看现实的人,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谁管你档案里是多少分,是优是良?所以后来就把档案抛在一边了。”

    现正在广州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的刘华早已是“弃档一族”,他和许多“漂一族”年轻人一样,对档案很漠然,认为无所谓。“有什么用呀?理它,除了交钱没有任何用处。在外求职只要毕业证及相关证书就足够了。”

    而雷先生则对档案问题表现得满脸无奈,“我不是不重视档案,而是因为调档实在太过麻烦。我是从四川那边过来的,异地调档,手续繁杂,各地区规矩不一,工作人员常常是爱理不理,事先电话咨询说不清楚,到了那里又说你差这个,缺那个,这个对不上号,那个不合格。”雷先生说他有一次在老家跑了四天,最终无功而返。“为调档没少花精力,被折腾来折腾去,也许工作人员确实是工作认真,但我们远离故土谋生已经是疲于奔命,那有那么多时间去管档案呀?所以最终只好不要了。”
     档案作用弱化 导致“死档”增加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认为,“死档”的增加与档案的作用越来越弱化有关。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工作岗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依附关系正逐渐减弱,如今,档案已不再是困扰人才流动的问题,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用人时更多地注重个人的实际能力,而不是过多依据档案记录。在过去,档案是组织部门考察了解干部的工具,现在,档案的内容不足以成为用人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依据,更多的作用转变为提供相关的人事服务,如出国政审、婚育证明、职称评定、办理社会保险等,而这些人事服务也有弱化的趋势。在广州,因私出境已经开始不用政审了,持户口本和身份证就能办理。再如职称,目前社会化的资格考试越来越多,职称已不再是证明人才能力的唯一标准,此外,今后档案管理和社会保险的分离,和婚育证明等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都将成为趋势,这些都弱化了人事档案的作用。

    他说,“除了本人自动放弃档案,‘死档’的增加还与目前档案的管理不规范有关。按规定,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只能由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来管理,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目前,可以存放档案的机构还有劳动部门的职介中心,各行业成立的人才中心,外企人才服务机构等,管理的权责问题不明,常常引发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死档’的增加。”

    另外,他还指出,“死档”数量增加的原因,除了人们认为无所谓和麻烦外,一个重要的心理就是,很多人都这么认为,档案放在人才服务中心或原单位反正没人敢毁掉,用的时候再说。“档案不能随便销毁、故意丢弃,所以清理‘死档’常常令我们头疼不已,即便永远不来交费甚至死亡,都得保存好其档案,没办法。我们只能先保管,什么时候人来了,补齐代管费用及相关手续后,我们再为其提供人事服务。”
     提升价值之日才是 “弃档族”回归之时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弃档一族”已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然而,档案真的没什么用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广州市人事局有关人士一致认为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毕业生将要面对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都会用到档案。
     
    业内人士指出,要解决“死档”的问题,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就应该积极开拓创新,一是要建立新体制,探索以档案管理为中心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二是要开发新手段,积极开发、研制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探索建立电子档案的新途径;也有不少“弃档族”认为,档案管理单位应了解人才对档案材料的新要求,了解用人单位考核,积极探索建立人才业绩档案、人才诚信档案等新办法,认真解决“死档”问题,探索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业绩跟踪系统,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唯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死档”问题。当档案真正有了价值之日,就是“弃档族”回归之时。


来源:广州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