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呈现领域不断拓展、载体不断丰富、法规制度逐步完善的良好局面。这是昨日召开的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形成的共识。
深入推进逐步规范
我省现有25521个村,约20万个村民小组。全省所有建制村目前都建立了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实现了全覆盖。在民主决策方面,各地普遍建立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联系户等制度,村级决策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在民主管理方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逐步得到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村干部工作移交、“三资”监管、财务收支审批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在民主监督方面,全省98%的村已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民主评议村干部、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等制度得到落实和加强。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各成员单位单独或联合出台30多个政策性文件,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议事决策程序、村“两委”换届选举、村级“三资”管理、村级民主监督、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得到及时修订,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分别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
机制体制创新
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这是民政部有关领导对我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评价。
襄阳市推行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三三制”,即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民主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实行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的“三联共建”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格局。
恩施市结合农村实际,探索总结出“1+4+X”村务公开模式,每月固定一个村务公开日,各村每年至少更新4期村务公开栏,各村还可根据实际大胆创新村务公开的其他多种形式。
黄梅县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阳光三农网”,分县、乡、村三个层面,将涉农政策、村务公开、服务信息和便民指南等内容在网上及时发布。
“难点村”不再难
为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不平衡”问题,通过近年的治理,我省排查的1080个“难点村”,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5.35亿元,新建、改建724个村的村委会工作服务用房,修建通村、通村民小组公路328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5万多亩,改建厕所6700个,新建沼气池2.3万多个,新修泵站216个,解决了440个村的“吃水难”问题。
黄冈市团风县团风镇马跑咀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三无”难点村:村账目10年不公开,财务一本糊涂账;村集体无收入,村干部工资10年打“白条”,无人愿当;村级活动无阵地,10年村民难集会。如今,马跑咀村的账目清晰了,村务公开了,村里建起了村民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及服务场所,还注资启动了200亩橘子园开发和湖泊养殖项目。
来源:荆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