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企业调查发现,近段时间,有些员工常用顺口溜来表达自己对班组管理的不满和无奈。这些顺口溜极易在基层班组间流传,成为影响班组管理和员工健康成长的新因素,应该引起当今企业管理者的密切观察、注意和正确引导
■周宁光
“管理就是动嘴,狠抓就是开会,重视就是标语,检查就是罚款,汇报就是掺水,总结就是神吹。”前不久,笔者在陕西一家国有纺织企业班组中调研时,偶尔听到一名青工念叨这几句顺口溜。当时,笔者觉得这几句顺口溜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一些企业班组管理难落到实处、 有“假大空”倾向的真实状态,却没有想到类似顺口溜在班组里还颇为流行。笔者在随后几天对一些纺织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在许多班组员工中产生并流传着不少类似内容的顺口溜,一些班组员工喜欢用这些顺口溜给班组管理“画像”:“班长权威化,成员等级化,思路原始化,管理随意化,待遇差异化,加班义务化,前途虚拟化,加薪是神化”。显而易见,这是在“鞭挞”班组管理中的不良现象,内容虽有些夸张却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在一家规模不小的纺织企业,笔者深入到车间班组,与更多普通的班组员工近距离接触,当笔者与一位工人师傅聊天时,没想用他竟用一个顺口溜概括出自己所在班组的现状、针砭班组管理弊病:“岗位交接在班外,机台空转没人怪,纱布常丢车常坏,弄虚作假不算赖,推脱责任逃得快,老老实实吃不开。”毫无疑问,这里面掺杂着员工既不满又无奈的情绪。
通过调查笔者感觉到,由于班组民主管理的薄弱和员工参与班组管理氛围的缺失,有些员工觉得自己在班组中没有提建议或者提意见的空间,看不到自身努力方向和成长的未来,于是,也借顺口溜来宣泄郁闷心情,比如:“扣钱就是管理,减人就是效益,班组人越减,科室人越多”、“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若问收入,羞于口张。”这顺口溜揭示出众多班组员工心头一个难言的痛。
客观地说,顺口溜在班组员工中流行是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些顺口溜源于生活,来自班组,是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的再现,真实道出了现今班组管理中的某些弊端与员工生存的焦虑,反映了班组员工对不良管理现象的厌恶,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此,我们一些企业管理者不应该不以为然,也不应该视此为落后员工的牢骚话,不妨把此看成班组员工的心声表达和真情流露。
在顺口溜流行于班组的同时,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应该如何解决顺口溜中所反映的问题,企业管理者是否应以顺口溜为镜,反思我们的工作和言行,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把员工的生产生活利益时刻放在心上,从而让员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淄矿集团职工认为:顺口溜是职工情绪的晴雨表,企业管理的百宝箱,领导决策的方向盘,企业领导者应高度重视这笔宝贵的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