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环卫老人”是打在城市脸上的耳光
[导语]环卫工人变身“环卫老人”,已经凸显为社会问题。每一座城市都可以看到穿着“黄马甲”的环卫老人,在日复一日的清扫马路,而且大多都是古稀老人。基于这种现象和现实,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为何不纠结、公正的称他们是“环卫老人”呢?也许,这中间盘根错节着的不单是政府的用工制度问题;也许,还涉及了一个民族的传统道德问题。
不同地点,几乎同时,合肥两位环卫工在工作时遭遇车祸,造成一死一伤。这种环卫工在清洁路面时遭遇车祸的事故,合肥市今年已经发生了4起。昨天早上七时多,合肥科学岛路十八岗村附近,65岁的环卫工汤桂芳在铲除路面泥巴时,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轿车撞飞,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09月07日网易)
环卫工人变身“环卫老人”,已经凸显为社会问题。每一座城市都可以看到穿着“黄马甲”的环卫老人,在日复一日的清扫马路,而且大多都是古稀老人。基于这种现象和现实,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为何不纠结、公正的称他们是“环卫老人”呢?也许,这中间盘根错节着的不单是政府的用工制度问题;也许,还涉及了一个民族的传统道德问题。从环卫工人到环卫老人的变迁,相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应该留下怎样的思考?
这条新闻,再次勾起了一种难以名状的记忆,或伤感;或怜惜;或无奈,好似无关痛痒;又好似牵牵扯扯。和好多人一样,我也一次次的麻木的从这些环卫老人身边走过。或清晨,或傍晚,好多人都这样麻木的走过去。然后,扬起笑脸,轻松愉快,谈笑风生的大口大口的咀嚼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多数时间里,没有人在意,我们打着饱嗝的身影背后,那些曾经养育了我们的古稀老人,正在马路边打扫着我们丢弃的赃物。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或者从老有所为到老有所养,估计这个概念大家都无数次的听到过。这个可以颠倒次序的美好逻辑,表现在环卫老人的身上,却是那么的羞涩,甚至夹杂着“苦于生计”的味道。黎明、黄昏的城市街道,沧桑半百的环卫老人,就算没有飞驰而过的车祸发生,他们自身的生命体征,也难以保证他们自身生命的安全。繁花似锦的城市文明中间,行动缓慢、思维迟钝的“黄马甲”老人的背影,突然像一记耳光打在了城市的脸上。
现实来讲,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现实来讲,这些60岁以上的老人是被政府雇佣;现实来讲,我国有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实来讲,这些环卫老人一直在“老有所为”。现实,总是那么无奈;现实,有时候让现实无话可说。【来源:长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