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7|回复: 3

脾胃的调理

发表于 2012-9-9 23:48: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个重要法则。
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
脾胃乃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大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体的体质强弱,取决于气血精神的盈虚消长,而去学精神的盛衰,与脾胃功能之是否正常关系极大。如《素问》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人体各脏腑组织要发挥它的正常功能活动,都必须依赖于脾胃,脾与胃两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状态下互为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脾与胃本身又相反相成,即脾主化,胃主纳;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宜升,胃宜降,脾胃互为存在的条件就是共同构成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脾胃两者的关系,不可偏胜,否则必然发生病变。
胃阴虚的几种因素:
1、素体阴虚或年老液衰,复加外感温、热、燥诸邪,劫耗胃阴。
2、禀质木火偏胜,因烦劳郁怒,五志过极,阳升火炽,燔灼胃津;或失血后阴伤生热。
3、五味偏胜,过食辛辣温热之品。
4、误治,如辛散劫阴,燥热助火。
调理脾胃的方法:
一、清养悦胃法:
主要用于湿温,暑温等疾病的后期,胃阴胃气不复的病症。症状多见于胃口不开,不饥少纳,音低气馁,口渴、口淡、或口苦,便不爽利,脉或涩等.
建议药方:川石斛、北沙参、炒麦冬、鲜省头草、香豉、半夏曲、广皮白、白扁豆或扁豆衣、苡仁、大麦仁、生谷芽、荷叶等。有时加几分乌梅酸开胃。
二、干凉濡润法:
主要于燥热之症,或木火升腾,灼烁胃阴的病证。症见面色苍,舌红绛,咽干,烦渴思凉饮,不寐,肌肤燥热,虚痞不食,便秘燥结;或寒热升火,早暮为甚;或咽痒干咳,气逆咯血;或脘中觉热。脉多数促或博大。此症胃阴耗伤较甚而燥热不平,当急投甘寒凉润的药物以救阴清热。
建议药方:沙参、麦冬、天冬、石斛、花粉、生地、玉竹、生白芍、青蔗浆、梨汁、生扁豆、生甘草等。外感咳嗽有痰加杏仁、川贝、桑叶。营生有热加鲜生地、竹叶心、玄参、银花。肝热加丹皮、钩藤、地骨皮。便秘取柏子仁、火麻仁、白密以濡润滑肠。
三、甘缓益胃法:
主要用于胃阴虚兼脾气不足的病证。多见于久病劳损,失血之后,主证见神倦食减,形体日损,音低气短,便溏,脉空大或弱,兼参加其它胃阴虚的症状。治取甘、平、微温、微凉之品,以扶中益胃生津。此法扶气而不温热,益阴而不凉滞。性道缓和,故称甘缓。
建议药方:人参或参须、黄芪皮、北沙参、玉竹、白扁豆、山药、莲肉、芡实、枣、粳米、元米、茯苓、糯稻根须、炙甘草、饴糖等。心血不足,假寐心跳者,可选枣仁、小麦、茯神、桂圆等。
四、酸甘济阴法:
用于肝阴虚耗,肝用太过,化热上扰,胃阴因之受伤者。可见肋痛、恶心、干呕善噫,或呕清涎,微眩,气塞胀闷,甚则昏迷欲厥,废食不便,心烦热,消渴,或喜食酸甘,舌干唇红,或舌光剥等。肝为刚脏,宜揉宜和;胃为阳土,宜凉宜润。酸能制肝敛阴生津,甘能令津还,故予酸甘济其阴。
建议药方:乌梅、五味子、木瓜、白芍、石斛、沙参、麦冬汁、扁豆、阿胶、生地、生草等。肝风振动,另以生牡蛎、黑稆豆衣,以靖风阳,肾阴亏损,酌选水制熟地,甘杞、沙苑、萸肉、淡菜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0 16:54:33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相信一定会对很多老师有帮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11:09:39 | 查看全部
脾胃乃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大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调理好脾胃,身体就会少生病。愿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23:53:52 | 查看全部
胃病的治疗
一、胃痛甚剧,日痛三次,气闷嘈杂,泛酸,不寐,大便燥结难下、有时色黑。此由肝气郁结,横逆泛胃,胃痛已久,胃纳内损,治拟理气和胃,化瘀通络。
药方:制金柑一个    老苏梗9克   川连2克    吴萸1.5克    生紫苑6克   桔梗5克
      赤芍15克    五灵脂9克    延胡9克    乌贼骨1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6克
          参三七末1克    沉香末1克    以上两种末剂另冲服。
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炎、幽门前区溃疡,症属中虚胃痛,宜建中运脾,顺气和胃。
药方:炒川连1.5克    广木香3克   土藿香9克  生紫苑4克    川桂枝3克   白芍15克    陈皮6克   
          防风炭6克   楂炭12克    乌贼骨15克     乌药6克    粉桔梗4    克    炙甘草3克     
          砂仁1.5克    鸡内金9克      参三七末1克   沉香末1克   吞服每日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