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扩张、改造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不过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拍脑袋”的情况依然不少。
BWCHINESE中文网讯,极度缺水之地,却想打造成八水滋润的国际化大都市。怎么办?十三朝古都西安给出的答案是:引水、修河、造湖。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十三朝古都西安正在实施一项宏大的规划,截至今年8月,当地已建、在建、规划建设的人工湖已达28个,遍布城区与近郊,总面积超过了5个西湖,造价高达百亿元人民币。当地政府欲重现西安在汉唐时期“八水绕长安”盛景。
据国外媒体报道,按图索骥,西安的水利工程并非一时兴起。依据规划,西安今年将在西南郊破土动工的人工湖——昆明池。
据考证,古代的昆明池面积在10余平方公里,是汉武帝仿云南滇池修凿而建,用于训练水军,此后亦是汉唐两朝皇家园林上林苑的主要构成。昆明池在唐末逐渐干涸并最终消失,前后共存世950余年。
考证称:因国力衰退,常年未进行维护,遂干涸为陆。至当代,昆明池遗址已全部变成农田或村民住宅用地。昆明池还不缺文化传说,一些传统文化研究专家认为,位于长安区斗门街道办的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石公石婆像就是牛郎织女的原型。因此,有专家们建议,在昆明池水域开建“七夕文化公园”。
西安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西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陕西省和中国人均的1/3和1/6,是个极度缺水城市;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中,西安曾居于首位。缺水、少湖却成了西安人共同的记忆。
古今对比如此悬殊,令人唏嘘。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水就像是人体的血液,血脉通畅则行运亨通。西安政府希望通过“舒经活络”,找回“盛世”的感觉,从而走向复兴之路,本无可厚非,但若造福子孙后代,还需以史为鉴,吸取邻里教训,扬长避短。
与西安位于同一纬度的另一座古城——河南洛阳,如今已是人造水系交错纵横,宛如江南水乡,但有媒体报道,当地因打坝拦水,修建的橡胶坝过于密集,每到汛期涨水,通往知名石刻艺术遗址龙门石窟的道路往往被淹,近年来已多次被迫关闭景区。而在咸阳,由于蓄水工程面积过大,一年要蒸发掉150万立方水,变成当地最大的耗水工程。这些 “大跃进”式形象工程,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果,却遗患无穷。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力推的一个方向,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城市空间扩张、改造,从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拍脑袋”的情况依然不少,甚至出现了一些“南树北种”、“污河上筑坝造景”等乱象。
那些“形象工程”不仅劳民伤财,更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恶果。追求环境优美,首先需要考虑的生态条件和承受能力,涵养水源,更应尊重科学。否则,“重回盛唐”计划就是南柯一梦,现代“昆明池”也会再次干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