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6|回复: 3

[纪实摄影] 海城高哦跷秧歌:丑角

发表于 2012-9-14 18:24: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海城高跷秧歌历史悠久,形成于海城,流行区域遍及辽南.清末,海城地区的喇叭戏进入秧歌会,经过职业、半职业艺人的努力,不断借鉴戏曲中的某些因素而逐渐形成高跷上的"四梁四柱",其结果出现了新的民间艺术种类,即以歌、舞、戏、杂相结合的海城高跷秧歌。传统社会中海城高跷秧歌的演出是一种流动式、民间式的,即流散的民间艺人逢年节、庙会、庆典等自动搭班、走街赶会,既满足了民众的精神娱乐需求,也是艺人赖以谋生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伴随整个国家所经历的一场关乎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两个维度的、自上而下的普遍改造,海城高跷秧歌的演出渐变为迎合式与官方代言式的,主在欢庆与慰问,并以各级汇演、调演为演出的主要目的与动力。改革开放后,跟随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脚步,现代的海城高跷秧歌已悄然形成一种商业化、舞台化的表演方式,而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自然自在的生长方式,并抽离出民众的日常生活。

2012年9月13日下班后,接到在鞍山职教城工作的朋友打来的电话,晚上聚会来不了,带学生观看在鞍山职教城举办的“喜迎十八大,辽宁省群众文化成果展演(鞍山专场)千华竞秀”演出。索性取消聚会带上相机驱车来到鞍山职教城露天演出会场,遇到了许多网友、朋友,也遇到了去年夏季受辽宁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特邀参加的“穿越海城”活动中结识的海城高跷秧歌演员们,演出前受邀为这几位丑角及编导邢传佩拍了几张特写纪念!


1.海城高跷秧歌编舞:邢传佩:成明摄影.jpg

2.海城高跷秧歌丑角:成明摄影.jpg

3.海城高跷秧歌丑角:成明摄影.jpg

4.海城高跷秧歌丑角:成明摄影.jpg

5.海城高跷秧歌丑角:成明摄影.jpg

6.海城高跷秧歌丑角:成明摄影.jpg

7.海城高跷秧歌丑角:成明摄影.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10:18:30 | 查看全部
电视上看过,不过从没亲见过这些丑角,羡慕成明老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21:01:30 | 查看全部
一组不错的肖像作品,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07:07:1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