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前,江西新钢集团第一炼铁厂9号高炉工长班一味地追求好的技术指标,每月干完了再算,分析出来的报告对高炉操作无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之后,他们认识到了只有综合考虑原燃料质量和价格因素,追求经济技术指标,才能实现最佳绩效。现在,他们是先算后干、边干边算、干完再算,越算心里越亮堂,越算越有干劲,越算越感到责任重大,越算越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班组“三算”经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李健勇 陈欣
        9月17日上午,在江西新钢集团第一炼铁厂早会上,笔者听到9号高炉上周吨铁成本又下降了40元后,再一次来到了9号高炉工长值班室。
    “你们现在每周的成本都会计算出来么?工作量不是会增大好多?”一见到班长黄永华笔者就问到。
    “我们班里自己设计了一套成本核算智能系统,它会自动记录每个班次入炉的原料、燃料及使用的风、水、电、气等相关物资消耗的数量,只要对这些物资的动态价格进行修改,就可以算出铁水的成本,我们现在不仅算每周的成本,每天甚至是每个班次的成本都会统计出来,还将与各个小班的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各个小班学会算成本帐、炼经济铁。”
    据黄永华介绍,以前高炉工长们都不了解市场,只有在下个月技术部门统计报表出来后才会去做本月的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可等分析报告出来后,原燃料条件早已经发生了变化,导致分析出的报告对高炉操作无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今年6月份,由于市场形势持续恶化,进厂原燃料质量不断波动,价格也不断发生变化,在具体实践中,他们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好的技术指标并不一定能得到最佳的绩效指标,只有综合考虑原燃料质量和价格因素,追求经济技术指标,才能实现最佳绩效。于是他们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了一套成本智能核算系统。
    现在,他们在每使用一个料种之前都会进行测算,一是根据各料种的冶炼负荷、酸碱 度、有害杂质等,测算出合理的配矿结构,保证铁水质量;二是根据场地上现有各类矿种的品位、价格,测算出各矿种的成本最优配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厂内自 产的烧结矿品位、碱度偶尔会有些波动,他们就要迅速测算酸料的调整值,保证铁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另外,他们还要密切掌握本班次炉况的发展趋势和风、水、电、气的用量,在下班之前做出技术分析,为下个班次的操作提供参考。在每个星期结束之后,他们还会做一个经济技术分析,就本周的技术指标和成本完成情况进行测算和总结,分析操作上的得失,为下一步技术改进制定有效对策。目前,他们还将成本完成情况列入各个小班的绩效考核中。
    “先算后干、边干边算、干完再算,这应该就是你们班组周成本核算的经营思路了吧?” 听完后笔者饶有兴致地说到。
        “对,前段时间我们还算了一笔账:在不影响铁水质量和满足下道工序的前提下,用周边块矿替代进口块矿,每吨可以省500元,按3%的份额计算,考虑品位下降及其它因素影响,吨铁成本可降低12-13元,按照日产6000吨计算,每天可降成本7万元,一个月就能降200多 万元!但刚开始使用时,由于品位下降造成渣量增大,给操作上带来了很大影响,好在通过半个月左右时间的不断总结摸索,我们现在已完全掌握了大渣量下的操作 要求。可以说,实行这‘三算’班组成本核算以来,大家是越算心里越亮堂,越算越有干劲,越算越感到责任重大,越算越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黄永华最后是信心满满地说到。
    笔者感言:先算后干,做到超前预测;边算边干,实行过程控制;干完再算,制定改进措施。可以说班组的这种短、平、快的成本核算体系,是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最有效举措。只要企业班组形成成本管理人人关心,时时关注的良好氛围,企业的降本增效工作就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