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5|回复: 0

乾隆洋彩

发表于 2012-9-19 14:32: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台北故宫去年秋天举办了一个专业展览,取名《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同类展览以前没有办过。台北故宫利用其两大优势,一是“洋彩”众多,二是档案齐全,特事特办,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观众。

       中国陶瓷历千年演进,陶瓷品种繁多,但优秀具有生命力的品种至清末只剩下青花和粉彩两类。清朝以来,粉彩以其新颖悦目的形态毫不留情地挑战青花老大的地位,曾一度撼动了青花霸主地位,这个粉彩的前身就是洋彩。

       显然,洋彩由西洋而来,不是我们本土的发明,中国人的拿来主义历来盛行,甭管是谁的到我手就是我的,剜到篮子里就是菜,顶多改进或改良一下。洋彩缘于西方珐琅彩,特点是层次丰富,表现细腻;而我们传统的乃是五彩,色单而薄,只强调意而不在乎形,大明一朝五彩(包括斗彩)都以单纯色调色彩,平铺直叙,在清朝彩瓷未现世之前也是一派欣欣向荣。

       康熙帝引进的珐琅彩一改中国传统彩瓷戏曲般的热烈,让中国文人和帝王领略了另类风韵。珐琅彩的层次直接催发了洋彩的诞生,中国彩瓷在雍乾时期如同舞台化妆术,让每一个模特登台时都光彩照人。

       有清一代,粉彩都被唤做洋彩,清宫档案记载明确无误。只是日子久了,中国人就会将其改口,起一个本土化的名字,为的是更好生存。我小时,大部分老人把火柴唤作洋火,把蜡烛唤作洋蜡,把香皂唤作洋胰子,仅一代人过去,这些洋名全部远去,留下的还是本土之名,虽土但美。
y8y87u8.jpg
洋彩红翠地锦上添花双安天盘口双圆瓶 清乾隆六年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马未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