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8|回复: 3

矿难整治丝毫不能放松

发表于 2012-9-19 20:26: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月29日,四川省攀枝花肖家湾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9月2日23时,已发现遇难人员45名,仍有1人下落不明,搜救工作仍在进行。9月1日上午,国家安监总局通报了这起矿难的详细情况,初步查明,煤矿没有瓦斯监控,经营者违法违规开采是导致惨剧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关人员表示,事故发生到现在,该矿竟没有提供一张与井下实际情况相符的图纸,“不知道井下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像一个迷宫”。然而,这样一个生产管理极其混乱的煤矿竟然六证齐全。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这起事故是2009年以来全国最大的一起瓦斯事故。从安全生产事故的等级上说,这是一起特别重大事故,但从媒体和舆情的反应来看,人们对这一事故的质疑、讨论、追问的热度似乎不及不久前的哈尔滨大桥“侧滑”和多处地陷。原因何在?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来说,大桥“侧滑”死了3人,而此次矿难已经死了45人。如果说造成如此惨重后果的是一场空难或者列车追尾事故之类,公众的反应会这么“淡定”吗?

不是公众缺乏同情心,实在是因为矿难之于我们,早已不是新闻,痛感不那么强烈也在情理之中。有统计数字显示,从1999年到2009年的10年间,我国矿难使5万余人丧失生命。近年来,尽管我国因矿难死亡的人数逐年下降,2011年更被称为近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但全年仍有1973人因煤矿事故死亡。此次肖家湾煤矿事故仍在救援之际,又一起矿难的消息传来——9月2日中午,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高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3人安全升井,14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的事情,人们怎能不“习以为常”?

现实生活中,不少事情都面临这种因为一再发生而不再那么引人关注和愤怒的情况,比如一些官员的贪腐问题、一些牛奶的质量问题、一些公务员的骄奢问题、一些公车的私用问题,等等。当同样性质的事件,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地方、换一个主人公,再次重演,公众关注的热情自然一次次递减。具体到一再发生的矿难,这种趋势同样值得警惕。而在公众痛感递减之时,有关部门对煤矿的监管、对矿难的处理、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绝不能有任何放松。

就此次矿难而言,已经有的调查结果显示:管理混乱、违法违规开采、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设备、糊弄监管部门等。一个漏洞百出的煤矿居然六证齐全,监管部门作何解释?若说这“六证”背后没有相关人员的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和权钱交易的“潜规则”,几人能信?

接下来的步骤亦不难预见:关停煤矿、处罚矿主、赔偿遇难者家属……然而,这些无法挽回逝去生命的举措真能有效避免矿难的再次来袭?不出事的时候什么都合格,出了事便“大梦初醒”一般什么漏洞都看出来了,如此“事后诸葛”,让公众情何以堪?让那些失去亲人的矿工家属情何以堪?若不对某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来个彻查,不对“拿人钱财、替人颁证”的监管人员来个严肃问责,下一次矿难只怕用不着等太久。

如果不是死亡人数突破了30人,构成了一次特大事故,很难说发生在攀枝花的这次矿难还能不能引起公众关注。在“围观就是力量”的现实语境下,没有了“围观”,还能有多大的监督力量则更加堪忧。当公众对矿难新闻痛感递减时,监管部门如何保持高度责任意识,时刻不放松对相关企业的监管,不放松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这同时也是时下很多公共事务的监管均需注意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 20:59:10 | 查看全部
感谢李老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 20:49:44 | 查看全部
“六证”背后没有相关人员的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和权钱交易的“潜规则”,几人能信?关键是出事之后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6 00:57:39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