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1|回复: 0

城市建筑“怪胎”:政绩冲动的“泄洪口”

发表于 2012-9-20 10:45: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网昆明9月20日电(记者 侯文坤)近日,各地“造型各异”的特色建筑相继在网络上亮相,苏州的“秋裤楼”、杭州的“比基尼”还没远走,成都的“三个蛋”也呼之欲出,辽宁抚顺更是花上亿元盖了个“大铁圈”做景观建筑,引来网友一阵吐槽……

    或许,这些形象建筑在设计上是一大进步;或许,设计风格本身没有对错好坏,只有喜欢和不喜欢而已。然而在“打造城市地标,凸显城市实力,展示城市形象”的美好初衷下,地方政府规划下的这些城市“特色”,市民似乎并不买账。这只是一场政绩冲动的造“美”活动而已,却终究美不到广大市民心里。

    这些连外形都颇具争议的城市“特色”建筑——如此建筑用的是公共财政,却不问市民的意见;如此工程说的是为城市形象,却不征求市民的想法;如此设计自说自话是“大美”,却不顾市民的看法……没有公众参与的决策过程和执行程序,造就了如此之多排着队接受网友吐槽的建筑“怪胎”。

    在这浮躁、喧嚣的社会下,稍微回头看看,其实又何止这些怪异的“特色”建筑,前段时间的“古城”热,景观改造热,无不如此。缺乏内涵、实用性以及民众参与,又与城市文化传承不匹配,所造之“美”真不知从何谈起。

    若是将政绩比作一张要上交的试卷,诸如此类的“工程”便是答卷里的客观题了,答起来有迹可循,没那么麻烦。而“公众感受、公共利益、社会影响”等一类的俨然成了主观题,答起来费神,判起来也费劲。

    然而客观题永远都只能给生硬的答案,却缺少人情温暖。尽管官方给“生命之环”强赋词说,“寓意连接天圆地方,贯通天上人间,无论是高度还是形式都是世界独有”,但给人更多的感觉还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让人嗅到的也只是政绩荷尔蒙的味道。

    一旦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沦为政绩冲动的“泄洪口”,它所能体现的也就只剩下金钱的堆砌与现代技术应用而已,而真正的城市特色建筑更应当是一个城市内涵和文化传承的体现。作为城市文化的代表,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市民,他们的意见和参与才是一个特色建筑或者形象工程能否被认可的关键。我们的政绩冲动更需要找到合理的出口,莫要伤了民众,又伤了自己。

    建筑本身不会言语。但到底是人性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还是政绩冲动的“泄洪口”,建筑本身已给出了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