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曾兵
听父辈谈起渝阳煤矿建矿初期的景象,用“荒芜”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四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住的是牛毛毡搭建的简易工棚,每晚与嗡嗡作响的蚊虫战斗;吃的是凭粮票的限量粮,杠子馒头是他们的最爱。即便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质朴坚韧的渝阳人依然自得其乐,用属于他们自己的休闲方式,唱响了一曲曲奋进之歌!
60年代,在当时“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思想引导下,矿工工作之余唯一的休闲方式就是“打拱猪”。比赛规则是“猪”和“羊”一帮,输家被罚喝一大碗水。往往是4人“参战”,但围观的却有十几人。一局结束,输的一方往往为谁对谁错争得面红耳赤,那阵势就像在吵架一般,而围观人更是跟着起哄,场面好不热闹。即使如此,谁也不会因“斗嘴”发生矛盾,也许这正是父辈们率真、包容的性格使然。
70年代,随着矿井的发展,矿工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职工俱乐部,说是俱乐部,其实就是一简单的电影院。“一张电影票,脑壳要挤爆”是对当时的真实写照,电影《少林寺》至今仍为父辈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到了80至90年代,职工家属的休闲方式日渐丰富,收录机、电视机、家庭影院逐渐走进了员工家属的生活。业余时间借阅图书的有之;看电影,看电视的有之;早、晚忙着锻炼的有之。当时采煤二队、机电队、招待所坝子是渝阳煤矿的三大彩电放映点,一到晚上“生意兴隆”,看电视的人多得“打拥堂”。《射雕英雄传》,《霍元甲》等经典影视作品深深打动了员工家属。
如今,各级领导秉承发展成果共享理念,让渝阳煤矿在短短数十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整个矿区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家属小区公路宽大平整,绿化园里百花争艳。康乐园、常乐园、翠芳园、悟园等花园成为员工家属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散步、休息和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了普通家庭的必须品;摩托车、小轿车已开始与普通员工家属为伴,时尚的节假日自驾游也有了矿工的身影。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等十大协会,总有“一款”适合你。特别是新建办公大楼的休闲广场,更被员工冠以“小解放碑”的美名。每当夜幕降临,办公楼霓虹闪烁,一排排高大的银杏树如列队的士兵,微风拂过,流光溢彩。看,数十名孩童在广场三五成群,或脚踏滑板车、或追逐嬉戏、或挥舞羽毛球拍。听,音乐缓缓响起,时而轻柔,时而劲爆;瞧,数百名老、中、青、少年伴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有阵容庞大的集体舞、有浪漫甜蜜的二人圆舞,也有现代热辣劲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微笑,好一幅盛世画面!引得路过的人也不由得驻足观望,跃跃欲试。
一代又一代渝阳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将曾经荒芜凄凉的穷山沟,变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