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96|回复: 0

让景区不再受垃圾困扰

发表于 2012-10-3 08:55: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网北京10月2日电(记者白靖利、黄冠)中秋过后,三亚3公里海滩散布50吨垃圾;国庆一日,天安门地区扫出近8吨垃圾;高速公路拥堵过程中,随手扔的垃圾满天飞……在节假日,游客乱扔垃圾的陋习集中现身,促人三思。

    假日出游过程中乱扔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陋习。选择假日出游的公民,绝大多数是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或者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绝大多数在家里是好成员、在社区是好居民、在单位是好职工,为何到了公共场所却把乱扔垃圾的陋习暴露无遗呢?说到底,还是文明理念未内化为自觉行动。

    假日出游过程中乱扔垃圾,表明当前公民素质教育与我国大国地位并不相符。当前,“出国游”已成为一种极为平常的休闲方式。然而,不得不正视的现状是,中国游客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并不太好,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陋习深受诟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每一位中国公民都有责任不断提升文明素养、摒弃陋习,努力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中国人形象。

    公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没有相应的制度跟进,文明素养的提升往往无法落到实处。小到家庭的垃圾分类,大到公共场合的垃圾处置,需要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需要积极引入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评价,形成舆论监督、道德约束、物质激励等机制,营造“人人有道德、人人守公德”的良好氛围。

    此外,景区乱扔垃圾现象,也不能完全责怪游客,也要考虑景区垃圾桶的配备和放置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是否为游客提供了便捷、多样的选择。一些景区垃圾回收、处理投入不足,设施配备不合理、不到位。旅游部门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镜子。无论是游客还是相关机构,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努力,让景区不再受垃圾困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