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她亲自、主持解剖了1000余具尸体;她用手术刀和亡灵对话,拨开层层迷雾还原真相和公道;她融合男性的刚强和女性的柔美,用自己的信念诠释着一位女法医多姿多彩的生活——她就是河南省鄢陵县公安局女法医张炜霞。
“一见钟情”,她选择了法医事业
身为一个女人,选择法医为职业,很有些耐人寻味。用张炜霞自己的话说是“命中注定”。
1990年鄢陵县公安局因工作需要,在卫生系统挑选自身政治、业务素质高的医务人员做法医,张炜霞就是众多人选中唯一被选中的一员。
法医工作是刑事技术中必不可缺的一项专门科学,确定死亡性质、提供侦察方向、认定犯罪,对揭露和证实犯罪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自己的技术适应新形势需要,她多次向组织申请到外地学习,先后到省公安厅、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多次学习深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全部热情,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忘我的学习之中,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把所有的知识都融化在血液里、刻在大脑中。
她选择和从事了一个令她倾心相爱的职业,事实证明,法医事业也选择和接纳了她。
破译死亡密码,拨开迷雾探寻真象
对生者来说,死亡永远是一个艰深的谜语,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死者和生者被一条看不见但又真实存在着的鸿沟隔开了。这个世界上只有法医可能填平这条鸿沟、破译死亡密码。张炜霞常说,解剖一具尸体不仅仅是一种剖验,它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世界和人性的窗口,让我们从死者的身上吸取教训,让我们在与亡灵的对话中感悟人生。
选择法医作为职业要有胆量、有勇气、有魄力、有远见。多年来身着勘查服,手提器械箱,从警车上走下来的她,所到之处必定与死亡有关,作为爱干净、爱漂亮的她,对那些令须眉也会毛骨悚然的场景,那些肢体不全,或怒目圆睁,或布满密密麻麻的蝇蛆的尸体,从最细微处入手,仔细检验、仔细分析、仔细甄别,在恶臭恐怖变形的尸体旁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得出一个正确结论为止。
几年前,在一起疑似杀人案中,报案人称妻子因心脏病复发导致缺氧窒息死亡。在尸检过程中,张炜霞翻开死者的眼睑,仔细察看,突然眼结膜上一个比针尖稍大的出血点清楚地出现了,通过这个出血点可以判断,死者死于机械性窒息。在科学的证据及大量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个道貌岸然的“模范丈夫”,居然对妻子下了毒手。
2006年春节期间马坊乡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件,受害人是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当时气候异常寒冷,张炜霞患了重感冒,正在住院输液,接到报案后她不顾领导、家人和医护人员劝说,拔掉针头,毅然到达发案现场,从蛛丝马迹入手,提取了大量物证。她从一双鞋上找到可疑血迹,在实验室对提取的物证经过认真反复操作,带病一干就是十几个钟头,最终确认嫌疑人赵某鞋上的血迹与受害人血型一致,在铁的证据面前嫌疑人低头认罪。
理性与感性,是她工作和生活中的两面
由于长期趴在地上解剖尸体,张炜霞的腰椎重度变形,常常疼痛难忍,但是她依然坚持克服种种困难,反复操作,理性分析,用证据让罪犯认罪伏法。
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她,在生活中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妻子和母亲。那年她正在张桥乡排查一起大案,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母亲得病正在医院急救!当她冒雪赶到医院时,母亲已从手术室推出来,患的是急性胃穿孔。作为女儿的她,多想陪陪年迈的母亲,尽尽孝心,可是为了早日破案,只对躺在病床上呻吟的母亲问候了几句,就带着深深的愧疚洒泪重返勘查现场。
在家庭中,丈夫把她称为身边的“任长霞”,孩子叫她伟大的“臭妈妈”,因为遇上高度腐败尸体,甚至已成为泥状的尸块,就是戴上双层手套,她那双纤细的手还是要臭上好几天。
在工作中特别理性的她,在生活中却是一位感性的母亲、妻子,这就是最真实的她。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