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2年10月6日,借着中秋国庆长假,应家里的长辈们要求,我陪同老人来到了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的、全国人民永不能忘记的宛平城参观。
一大早九点钟,我们便驱车开往卢沟桥。由于节日的关系,北京城交通格外的畅通,迎着灿烂的阳光、和煦的秋风,我们有说有笑的向着目的地——宛平城进发。从大兴到西五环,随着周边景物的不断变化,长辈们也在不断的向我们诉说着北京城近几十年的变化,感叹着这些年辛苦走来的艰辛历程,赞扬着党和政府给城市带来的美好建设。“这里以前都是荒草地,现在都是高楼大厦了,以前来这边都算是出远门了。北京发展太快,日子也是越过越好啊。”姥爷看着五环路边上的高楼大厦不尽感慨道。就这样一路聊天,不知不觉的我们就到了宛平城脚下。
 
先发组宛平城的照片哈。宛平城内主干道就一条。两门都建有城楼。城的四角各建角楼。城墙上有垛口,还设有兵房。整个城墙比较厚实、坚固,防御工事做的很好。
 
城门口写着步行街,可开车进去的大有人在。
上午十点半,我们将车停到了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门前,即将开始既精彩又沉痛的参观之旅。一进门,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一组高大的抗日英雄雕像。我驻足在雕像前,脑海中的思绪早已被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象着我们的战士是如何艰苦的与敌人进行着斗争……挪动脚步,第一个展厅内,我们首先注目的是一个缩小版的旧宛平城模型,并在模型的正上方配以电视,以电影回放的形式将1937年7月7日的真实场景播放给参观者观看,以让参观者更好的了解当日战场的真实情况。随后,我们移步周边的展柜,上面记载着大大小小的历史往事,无论是我党抗日英雄当年所用的物品,还是我国平民百姓为了帮助军队共同抗战所研发出来的各种对抗敌人的方法与经验(其中地道战是大家最熟悉的哈),还是当年敌人给我国人民造成的残忍杀戮,都给每个参观者的心里烙着深深的沉痛痕迹。在参观的同时,家里的长辈们也在不断的向我们讲述着当年战争的各种惨烈状况,也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我党人民军队为了阻击和打退敌人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更加让我们格外珍惜现如今这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真真是拿着先烈们的血肉之躯换回来的!姥爷略带严肃的和我说:“这才是你们年轻人该来的地方,好好看看吧,这些历史不能忘!”
虽然是节日期间,但卢沟桥的游客并不多,门票20元一人,价格适中。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得此良辰美景,赋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于此,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
卢沟桥上到底有多少石狮子呢? 北京有句流行很广的谚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确实是这样,记着当年语文教科书上写498只,可门票背面写着501只,询问得知是经有关部门批准修复了原来被雷电劈毁了的3只小狮子,所以是501只了。
站在卢沟桥头,远望宛平城南城楼。
参观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展览,我们步行至“卢沟桥”——这当年被敌人车辙无情碾压,向我们中华民族挑起全面战争的标志事件。还记得小时候语文书上所描述卢沟桥石狮子的语言——卢沟桥的石狮子真是数也数不完,他们各式各样,每一个都姿势迥异,当真是能工巧匠。可如今,当我真的踏上了这传说中的桥梁,心里的沉重当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尤其是在刚刚还参观了记录那样惨烈战争的纪念馆。桥上的石狮子无论是在当年的战役中所损,还是由于久经风霜的风化,有些确有已看不出模样的狮子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当年的盛状,并感叹我们祖先的智慧及文化当真悠远流长、博大精深。
此次宛平城之旅,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国历史长河的璀璨与坎坷,同时也启迪了我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应当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做好自己,为家庭、为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我相信这将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