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汉语国际推广领域,除了师资问题外,教材问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数百年间,中国周边的国家就已在学习中文,也有实用型汉语交际口语的教学。那时的汉语教材主要为中文经典,另有一些自编的实用型口语教材。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汉语教材的内容多涉及时事政治,如“文革”时期的一些革命性口号等。当时没有电脑,电视的普及率也不高,教材基本上只有纸质课文和少数的录音带。改革开放后,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越来越注重实用性,磁带、CD、多媒体教材陆续出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有了不小的变化,更多人是把汉语作为工具进行交流与沟通,更多人是为了了解汉语言所乘载的中华文化。汉语学习需求的改变,也引起了汉语教材的改变。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闻广益认为,引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辅助教材,对海外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是有帮助的,能够使他们在增加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情。随着“语言离不开文化”意识的增强,对外汉语教材渐渐发生了许多改变。
面对对外汉语教材不再只重视理论基础,教材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的情况,闻广益提醒说:“文化不仅仅是表层看得见的风景名胜等物质文化,更多更深层的应该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文明。如何让外国人真正学习和了解中国悠久、深层次的文化传统才是更重要的。”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条需要反复摸索的道路,其推广途径之一的汉语教材也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