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出国交流的项目申请应该公开,所有符合条件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都可以申请,并组织独立评审小组进行评审,以保证结果公正,并及时公开。学校层面的国际交流也应该有一个公开的交流程序和交流计划,让所有教职员工知晓、参与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出国培训和交流不至于成为少数人的“福利”,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得这些交流和培训能够产生正面的激励效应。
2、出国交流和培训项目一定要专业化设置,并不断推出新的适合的项目,淘汰交流和培训效果不好的项目,这需要在项目设置、操作上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借助专业的团队和机构加以实施。在美国,这方面做得较为成熟。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和美国国际教育理事会长期承担美国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对外交流项目,具有一定影响力。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3、交流项目一定要多样化,满足多方面需要。现在国内的教育交流培训项目还更多地集中在教育行政和英语教师交流上,但随着交流的深入,其它学科教师的交流应该跟上,如科学、体育、艺术课教师的交流。一方面,国内这些学科不少教师的外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交流和培训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派非英语学科教师到一些运用汉语教学或英汉双语教学的国家进行交流,如新加坡等国。
4、应该很好利用对外汉语教师在国外的经历和经验。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外汉语教师在国外教学的越来越多,一般他们在外教学是一到三年。比起短期出国交流和集中培训,他们的优势较为明显,有更多机会融入当地社会。因此,那些出国教授汉语的教师在语言上提高幅度更大,对国外的教育制度、教学方式了解也更多、更深入。
5、更好地促进交流和培训回来后的继续交流。交流项目不能回国就结束,应该继续在资金和信息上支持交流后的学校间、教师和行政人员间更深入的交流,创造条件使交流后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能够以各种“项目”形式实施或展示他们的交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