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18|回复: 0

语言共性研究有助对外汉语教学

发表于 2012-10-9 18:05: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语言的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统一体,找出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更有利于比照出汉语的个性,汉语的个性特征仍是学习和教授的重中之重。了解语言的普遍特征,把握汉语的特点,在不同层次上比较留学生母语和汉语的异同,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础。
    语言共性是隐藏于各个语言差异性背后的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即人类语言和思维的普遍性,是人类语言所共同具有的“共知范畴”,语言共性研究可以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或习得的接口之一。关于二者的关系,学界多从形式主义的角度进行探讨,但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与功能主义强调“共性直接反映了人类普遍的认知能力和经验结构,是真实世界中用于交际的自然语言的共同特征”相契合。因此,可从功能主义角度观照语言共性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共性在语言学习中具有心理现实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共性探讨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或性质,其背后是人类认知心理的共性。语言学习是一种心理过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语言学习的一方面,同样具有普遍的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对外汉语教学是成人第二语言教育,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都已在学习母语和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建立并发展了自己的元认知。他们可以将已有的元认知运用到汉语学习中。学习母语或外语所积累起来的元认知,也可移用到汉语学习中。语言共性在二语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中都具有心理现实性,因此,语言共性的教学既可依托二语学习者的元认知,又可发展其原有的元认知,并用它来调整、监控第二语言的学习。这可从认知心理学理论中得到验证和解释。语言共性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和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并加深二语学习者对自己母语的理解和认识。
  语言共性激活学习者母语认知背景
  以极性对立的两个反义语素涵盖整个语义场,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由此通过隐喻投射到主观上所认为的绝对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推理,在各民族均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因此,由极性对立反义语素构成的组合能表达说话人坚决肯定的主观态度,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态副词“反正”、“死活”、“高低”、“好歹”,方言中“左右”、“横竖”、“红黑”、“贵贱”、“长短”;英语的for better or worse, come rain or shine, sink or swin, stand or fall;俄语的Была ни была;德语的wohl oder übel;西班牙语的para bien o para mal;葡萄牙语的bem ou mal;土耳其语的iyi de olsa,k?觟tü de olsa和iyi k?觟tü。教师在讲授“反正”等汉语情态副词时,可依托语言共性,激活二语学习者的母语认知心理背景,发展其原有的元认知,并用其母语的元认知来调整、监控第二语言的学习,充分发挥二语学习者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使外语学习的教学认知努力向母语学习的自然认知靠拢,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在查找与比较中加深对语言的认识
  Hopper和Traugott(1993)指出时间成分可以发展出条件连词用法,现代汉语的“一p就q”、英语的while, as long as, once和日语的とすぐ证实了这一看法。如:一推开门就看见了我;一买就买很多;He fell asleep while doing his English exercises;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He didn’t stay there as long as she; As long as you need me, I’ll stay;He once lived in Persita; Once you understand this rule, you will have no further difficulty;会ったばかりの人とすぐに信頼関係を築く方法;ガソリンは火をつけるとすぐに燃える。在讲授“一p就q”格式的两种用法后,教师可以让二语学习者参照汉语,对自己的母语进行查找、比较。这一过程是二语学习者对自己母语加深理解和认识的过程。若在自己的母语中发现了这种现象,既可以丰富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映射这一演变共性所依存的语言种类,也可以增强这一演变共性的可信度;若没有发现,便可知晓母语与汉语的差异,这种差异或是汉语个性的体现,或是母语个性的体现。同样,也有助于日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具有该母语的学生进行教学,告知使用这种母语的学生学汉语应注意之处,预防和避免发生母语负迁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总之,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开发留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运用已有的母语元认知能力来调整、监控第二语言学习。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语言共性的教学时间,有些语言共性甚至可以不教,这与孙德金(2006)提出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共知范畴不教”的看法一致。
  强调语言共性不可忽略汉语个性
  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母语各异,这是对外汉语教师研究语言共性的优势,与其他语言研究者相比,更容易发现诸多语言共性,不断挖掘和补充语言共性有助于深刻认识整个人类语言的本质。需要指出的是,强调语言共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并非忽略汉语的个性。语言的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统一体,找出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更有利于比照出汉语的个性,汉语的个性特征仍是学习和教授的重中之重。同时,在重视汉语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不要忽视世界语言的共性。了解语言的普遍特征,把握汉语的特点,在不同层次上比较留学生母语和汉语的异同,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础。语言共性研究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加速习得汉语的过程,提高他们习得汉语的效率,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对语言共性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与语言共性研究相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