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7|回复: 2

尼采的精神世界

发表于 2012-10-10 17:12: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无论任何一门学科,学者发挥到了极致,那末学者本身要么是天才,要末是疯子,或者是天才与疯子的集合体。人类世界中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尼采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是抱着瘦马哭泣的那个人还是把自己比做骆驼的人大略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这就是自比太阳的精神世界无与伦比的王者尼采。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 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庄子以“大鹏南飞“的寓言来勉励我们从事修练功夫,藉此展现人类生命的不凡潜能。人的生命最大的特色是有待自己去开发及发展。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即是此意。如果以为庄子的说法过于虚玄,那么不妨参考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尼采(F.Nietzsche,1844-1900)的观点。
   尼采写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其中描写查拉图斯特拉上山隐居修行,十年之后悟道,一天清晨起来,面对太阳说:“伟大的星球啊!如果没有你照射的这一切,你的光明又有何用?”他的意思是:自己就像太阳一样,拥有无限的智慧之光,但是光明存在的目的,是要照耀大地,使别人可以分享。于是,他下山回到人间,向众人宣讲他的哲理。这本书既不是小说,也不是论述,而是像随笔散文一般,其中充满了各种寓言。
有一则很短的资料,谈到人的精神有三种变化,这里的“精神三变”之说后来成为此书招牌观点。尼采说:“人的精神会经历三种变化。”第一变是变成骆驼,然后是变成狮子,最后变成了婴儿。
   所谓骆驼,就是:听别人对你说:“你应该如何!”意即你是被动地接受命令去做事。我们年轻时,不是凡事都依父母的指示与老师的教导去行动吗?在上大学之前,有时在念大学时依然,如果完全让我们自由选择,我们反而会有不知所措之感。西方社会近代以来鼓吹自由,但是许多人宁可放弃自由也不愿承受随之而来的责任。由此可见,“被动”是人类生活的初步阶段,并且不是人人都有决心去摆脱这个阶段的。
   其次,到了狮子阶段,就是你对自己说:“我要如何?”一个人通常到了上大学的年纪,远离父母的视线,教授又标榜培养自主的性格,这时如果觉醒就可能成为狮子,可以由被动走向主动。一个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代表他的生命有独立性,可以勇敢的负起应尽的责任。勇者难免孤独,经常还须忍受别人的质疑或嘲讽,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会受到蝉与小鸟的讥笑一样。但是如果无法跨出这一步,生命又有什么价值可言?一生之中只会说“我们”、“大家”,而不能自觉“我”自己所要的是什么,那真是一种浪费啊!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要做个“唯我论者”,好像宇宙是以我为中心在运转。因此,精神还须向上一跃,转化为婴儿。
   婴儿又代表什么?就是:你现在可以说“我是”。在外语中,“我是”所用的是现在式,意即对于眼前的处境,无论好坏,我都可以肯定及接受,并且视之为全新的开始。正如一个婴儿,充满无限的希望,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关于婴儿,许多圣哲乐于用他为比喻,像老子期许人们“复归于婴儿”,孟子认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耶稣宣称“让小孩子到我面前来,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在经历成长的考验之后,还能像婴儿一般单纯,满心喜悦地看待这个世界,这实在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婴儿对于父母完全依赖,有如人对道的无比信心;由于道无所不在,所以婴儿的有待转变为无待,他不必等待任何条件成熟才去作任何事,因为他原本并没有任何事是“非做不可的”。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该停下自然就停下;这不是像大鹏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不费力气就顺风而行一样吗?
婴儿没有“目的”要去完成,所以生命的每一剎那都是目的,于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欢乐的情绪,由此使得存在即是喜悦。尼采所谓的“精神三变”,是对所有的人所做的期盼,但是真能如此依序转变的,永远是少数。同样的,在庄子笔下,能由鲲变鹏,再往上高飞的也是极少数人。这种艰难的挑战所带来的成果是丰富的,值得我们一试。
   哲学界的太阳,也就这么远去了。对于他的精神世界,我们是在膜拜的。正像他的一句话一样: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要怀疑酒的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2:08:41 | 查看全部
不错,好文章!感谢老师对原创版块的支持,望多发好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1:56:01 | 查看全部

回 1楼(金文仙) 的帖子

谢谢金老师的夸奖,发文有不足之处,还请金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