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原采油二厂班组安全管理模式不走寻常路
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以人为本的班组安全管理?近年来,这个厂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坚持把班组的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以建设“五型”班组为载体,以本质安全为目标,努力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筑起看不见的警戒线,得到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
“双百达标”与“活字典”
班组安全管理属于一项软指标,怎样把它变成硬任务,既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又是企业面对的一道难题。近年来,这个厂施工的井型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难。为把安全管理落实到班组,该厂在全员中广泛开展了以“岗位操作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率达100%”、“岗位责任制熟练掌握和落实率达100%”为内容的“双百达标”活动,并做出了硬性规定,尤其是对三次考核不过关者进入待岗培训这条,在全厂引起强烈反响,班组的学习氛围日渐浓厚。
管理三区劳务工张甲勇无论在计量站上还是在驻地,总是随身携带着《采油工》一书,刻苦钻研读本采油工艺技术,短时间内就成为采油工中的佼佼者。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他以精湛的技艺,力压群芳,一举夺得采油工种金奖。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取得了钻井工、作业工、井架安装工、采油工、采油地质工等工种的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并研制出了《TX悬绳器》和《密码锁式阀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工作的安全性,这两项成果分获厂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和一等奖。今年,他又研制了“毛辫子摘挂器”并申报了国家专利。被大家誉为采油工的“活字典”。
“6S管理”与“持久战”
采油工岗位的工作,大多是重复昨天的工序。有部分员工感觉自己已经熟练了本岗技能,对标准也就不大在意,时常出现习惯性违章。针对这一现象,这个厂结合“五型”班组建设,下力气培养员工按照标准操作、养成遵章习惯。2009年开始,在基层队的班组中推广了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管理,把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本质安全作为一项工程,并纳入到该厂基层建设和生产经营考核之中。由于考核“硬碰硬”,针对性强,有效促进了班组的安全管理。
目前,一场“改变随意性操作、告别习惯性违章”的“持久战”,在全厂130多个基层队530多个班组中打响,形成了“人人岗前谈遵章、班班上岗查隐患”的良好习惯。
“三种人”与“一带一”
井下作业属于高危行业,员工每天都与铁、电、油打交道,风险时时存在,如果技能不佳、缺乏经验、状态不佳,就有可能酿成事故。鉴于此,这个厂为让这“三种人”转化成放心岗,以人文关怀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对实习的人员重培训。新员工缺乏安全知识、自我防护意识差、安全技能弱,该厂侧重在安全培训上下工夫。以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技术培训课等为载体,组织他们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结成帮教对子,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安全协议书等方式,落实“一带一”,搞好传帮带。
对粗心的人员重教育。作为一个团队,安全工作的最终成绩,不能仅看某个人的突出贡献,而是要看一个队的整体水平。针对个别安全意识不强、不遵章守纪、粗心大意的员工,这个厂通过开展“案例警示”、“今天我是安全员”等活动,努力在安全生产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对状态不佳的人员重关怀。针对因工作、家庭、生活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高、状态不佳、精神不振的员工,该厂投以“人性化关怀”,用亲情、友情、爱情,激发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自觉投身到安全生产之中。2012年6月,井下作业大队作业23队职工葛茂欢的妻子得了重病。由于担心妻子的病情,他上班时情绪不好。队长张建军了解情况后,决定破例给他放假,并发动干部员工捐款6000元。
人的心灵是最坚固的防线。采油二厂的班组安全管理,始终贯穿以人文本的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为员工撑起保护伞,在心灵深处筑起警戒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