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size=3惊心动魄的九天九夜
——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地震塌方抢险现场采访的日子里
宝鸡日报 杨晓东
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塌方现场采访的9天9夜里,感人肺腑的抢险场面,抢险勇士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加上落石、余震不断的威胁,让我难以入眠;在天灾面前,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眼泪和鲜血,不仅仅是痛苦与呻吟,不仅仅是恐慌和不安,更多的是勇敢与坚强,是拼搏与奉献,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钢铁般的脊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中国人一个永远刻骨铭心的时刻!
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从来没有一个五月天这样沉重,这样让人们满含痛楚……原本美丽的人间五月天,被血泪交织的哭泣罩上阴霾。
而此刻,在宝成铁路甘肃徽县至虞关区间,正常行驶的21043次货物列车突然山动车摇,司机紧急制动……然而列车仍然以巨大的惯性前行,没能躲过前方塌落的一块巨石。一声巨响后,列车脱轨,两位司机昏迷,机车后的油罐车燃起熊熊大火……
宝成铁路塌方了!
通往四川灾区的生命线断了!
奔 赴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一直想着去一线采访报道。5月16日,在征得报社领导的同意后,我经过近5个小时颠簸的山路,赶到了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地震塌方抢险现场。
经过与朋友的联系,我费尽周折通过了由公安、武警与解放军设置的4道封锁线进入现场。现场的情形把我惊呆了——
塌方现场的地形是两面山体夹着咆哮的嘉陵江,塌方已经把原有的一条公路砸得面目全非。109号隧道就在西面的山体上,巨大的滑坡山体把隧道南口和北口围堵起来,南口和隧道中仍然是浓烟滚滚,山体被大火烧焦了,熏黑了半面天空,山上随时都有石头落下……
惊 险
5月20日,隧道内的油罐车温度仍高达100多度,隧道内落石遍地,塌方随时可能发生。为了拍摄到消防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进洞冷却降温的感人镜头,我穿上了消防战士的防火衣和隔热靴,把相机掖在腋下,通过洞口的安全检查,同战士们一起进入隧道。
被挤压变形的油罐车趴在扭曲的铁轨上;由于部分油罐车起火爆炸,隧道内壁的岩石已被烧成了石灰。浓烈刺鼻的烟雾和高温注水产生的水汽弥漫了整个隧道……我先后三次进入隧道,拍摄了许多珍贵的抢险照片。
巨石导致嘉陵江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随时都会有次生灾害发生,而这里又恰好处在一处地震塌方的山体下面,上面随时都会滑坡。我来回穿梭于乱石缝隙之间,捕捉着兰州军区某红军师“金刚钻团”子弟兵站在一块110立方米的巨石之上,用风钻打眼的画面。随风飘来的碎石头和石灰粉不断地打在我的身上,钻进我的衣服。
坚 守
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抢险现场,每一个人的生命时时刻刻都受到威胁!
5月19日中午一点多钟,我与抢险人员坐在嘉陵江河道休息,我们刚刚端来一份盒饭,只见对面高山上的一块巨石突然落下,就从距离我身边5米多的地方滚下,重重地砸在一辆丰田车上,现场一片恐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5月20日下午,在隧道南口上方,又一个大石头落下,砸在了中铁一局一名抢险人员的头上,鲜血直流,后经抢救无效殉职;当时我正在距离事发现场几十米远的地方拍照。
5月24日上午9时许,经过2200多名抢险勇士12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109号隧道被打通,宝成铁路恢复通车。为了能够更好地聚焦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我提前三个小时来到现场,与一位挖掘车司机套近乎,给人家发烟,才得到司机的同意站到挖掘机的挖斗里,升到10多米高的空中拍摄……当时有同行开玩笑说:“要是山上有石头落下,你想躲都躲不了……”说实话,站在上面的我真的有点怕,但是当拍起照片来,什么都忘记了!
艰 苦
饿了,吃一口干方便面,渴了,喝一口嘉陵江水。到现场采访的第一个晚上也是我最难熬的一夜。嘉陵江河道的风很冷,消防战士给了我一件军大衣,我就卧在碎石和沙滩上熬了一宿。前三天由于现场条件限制,也一直没有洗脸和刷牙。后来,生活有了一点简单的保障:有了铁路上供应的快餐,尽管10多天都是几乎同样的饭菜;有了休息的帐篷,尽管搭建在嘉陵江河道,随时都有危险;有了宿营车厢,尽管满是脚汗臭味和剧烈鼾声……但是对于我来说,已经感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裹着军大衣睡在木板上也成为我九天九夜里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
职 责
5月19日晚上,我的手机接收到这样一条信息:“19至20日汶川灾区发生较强余震的可能性大,我省会有较强震感,特别是汉中宝鸡……”
此时的宝鸡乱作一团,家人的安危让大家牵挂。但是19日晚上也是宝成铁路抢险最关键的时候,12节油罐车正一节一节地拖出隧道。当时,我忘记了给家人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一直坚持在现场采访拍照;到了20日凌晨6时,12节油罐车全部被拖出隧道,这时才想起来给家人打个电话。几句简单的通话之后,我一边眼眶湿润着,一边又投身到了现场采访。
我知道,即使当时我在家可能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个大男人在身边,老人孩子就有了主心骨。
这么多年了,欠家人的太多了!
但我知道一名摄影记者肩负的职责。
在灾区采访的日子里,家人、朋友、报社领导和同志们给我发短信、打电话,一句句“保重……”成了大家对我最大的安慰,鼓舞着我。
感 动
铁路工人在隧道内用双手刨出发烫的道砟;走出隧道的消防战士成了“煤矿工人”,人们无法看清他们的面目,只有眼睛、鼻子和嘴巴还有一点血肉的颜色,他们就像被黑油涂抹了一遍,人们纷纷用手机定格这动人的肖像;掩埋在隧道内的40节车厢起复完成后,参加宝鸡铁路救援的勇士们连续鏖战26小时后跳进嘉陵江河水里裸体洗澡,面对相机全然不顾;家在宝鸡的铁路职工张兆瑞得知宝成铁路中断时,当即决定提前结束休假,赶回车站参加抢险。“火车不通,还有汽车。我是党员,出了这么大的事,我能坐得住吗?就是走,我也要走回车站参加抢险!”宝鸡巡警支队民警牛金华的家属和几个亲戚合伙做挖掘机租赁生意。他带着牛新彪、牛小立,叔侄三人自愿参加抗震救灾,挖掘机免费使用,同时无偿提供两个司机;西安一位叫马存德的志愿者不知道路,一路打着电话,带着妻子,拉着5桶稠酒,10捆可口可乐和300个肉夹馍,赶到抢险工地慰问……
非常的灾难见证了非凡的意志,非凡的考验造就了非凡的感动。我常常在现场被他们身上凝聚的民族精神震撼着!
在艰难采访的同时,每天晚上,我还得及时把当天采访到的感人事迹写成通讯报道传回报社。由于条件限制,只得用手机与编辑部连线,把一篇篇文字口播回去,及时地把宝成铁路抢险的情况报道出来,极大地鼓舞了宝鸡抢险勇士的士气。在宝成铁路9天9夜的采访中,我先后传回了10多篇通讯、消息和图片。
采访的九天九夜里,消防战士酷似煤矿工人的肖像;抢险勇士被巨石砸在头上不幸殉职、殷红的鲜血洒了一路;子弟兵夕阳下雕塑般完美的剪影;109隧道抢通后首列装满赈灾物资的抢977次列车通过宝成铁路生命线运往四川灾区时的欢呼……一件件事情无不让我感动!它让我明白了一名新闻摄影记者的责任和生命的可贵。
从事摄影工作这么多年来,抢险救灾、铁路抢修、自然灾害也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一些,但像这次这么严重这么危险的现场,是我第一次遇到。那一幅幅令人动容的画面,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镜头,以及艰辛而又危险的采访经历,将成为我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好好活着,努力工作”是我最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