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8|回复: 1

[喜迎十八大、晒身边变化]时时不忘给自己“充电”

发表于 2012-10-18 10:56: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企业高管彭昌灯

  从农村走进城市,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成长为公司管理高层,进而主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彭昌灯,联明空调设备(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是怎样实现这一蜕变,造就今天成功的呢?拿他自己的话说:挣饭碗、学技术,这就是当初进城务工时的生存心态。
  彭昌灯出生于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乡敏洞村。从小家境贫寒的他,初中刚毕业就回家务农。1996年,不甘于捧着“泥饭碗”度过青春年华的彭昌灯只身南下深圳,进入这家冷气制品厂做了一名普通员工。经受家乡生活的艰辛和磨炼,彭昌灯十分珍惜在外务工的就业机会。
  这一年,这家厂也刚刚起步,十几个人的“家庭式”作坊,正处在百业待兴的时期。只有初中学历的彭昌灯为了尽快学到技术,跟着师傅勤学苦练,从最基础学起,哪怕是一个细微的疑点,不到彻底弄懂绝不罢休。
  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刚刚开始学电焊的时候,十几个员工跟着一个师傅,边学边做。由于竞争激烈,师兄弟对他总是处处刁难,排挤。他深深知道,要想做一个电焊工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优秀的电焊工。他暗暗下定决心:“做什么事都不能比别人差!”
  彭昌灯在工作中对什么事都特好奇,求知欲很强,他总能想办法不让自己闲着。师傅的言传身教已经喂不饱勤学的彭昌灯,在工作的间隙,他仔细地揣摩师傅的教导,反复地练习动作、姿势,选择怎样的姿势运枪最快捷,运用怎样的角度焊缝成型最好,不同的部件焊接有什么操作要领,彭昌灯渐渐掌握了一套小窍门。在当初一起拜师学艺的师兄弟中,彭昌灯的技术能力很快就凸显出来,成为技术骨干,在主要的焊接岗位上独当一面。十几年过去,师兄弟已经成了他的部下。提起当年这段往事,彭昌灯感慨地说:“若没有当年师兄弟的不断‘激励’,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正是凭着一骨子精益求精的干劲,短短几个月,彭昌灯便被任命为师傅,开始带起了徒弟。与此同时,充足的货源,过硬的产品质量,让这家小小的加工厂在同行竞争中迅速崛起。
  随后的几年,彭昌灯连续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优秀班组长,受到工厂的表彰和嘉奖。在深圳这座充满竞争氛围的移民城市里,彭昌灯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在成绩面前,彭昌灯没有就此停步。为了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深感自己文化底子薄的他,上夜校、外出培训,时时不忘给自己的大脑“充电”。
  2003年2月,工厂经过两期厂房扩建,转型成为公司。彭昌灯因为爱钻研、积极肯干、业务能力强,顺利晋升为公司的生产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生产管理。
  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彭昌灯继续前进的步伐。2004年,公司购进了性能优越的新设备。为了尽快掌握新设备的构建原理和维修技术,彭昌灯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公司技术人员一起,一点一点地琢磨,一点一点地探索学习,有时,为了攻克一个疑难问题,常常工作到很晚。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他把机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性能都摸了个透,为新设备的顺利投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4年9月,彭昌灯被公司正式任命为副总经理,兼管行政。这一年,他刚过完29岁生日。
  如今,作为副总经理的彭昌灯在公司早已独当一面。当有人问起由一名普通的务工人员蜕变成今天的公司副总经理有没有什么“捷径”时,他诚恳地说:“我不会讲什么大道理,我总觉得作为一名来城务工人员,应该有点当代农民工的精神风貌,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专业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成功、成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09:31:44 | 查看全部
感谢胡老师参与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