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7|回复: 0

【喜迎十八大,晒身边变化】十年磨一剑

发表于 2012-10-18 16:52: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文化看巨变

“十年磨一剑”是唐代诗人贾岛在一首题为《剑客》的五言绝句中写的一句经典名句,常被后人借来比喻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努力。贾岛之所以成名是源于他的苦吟,比如人们最熟悉的“推敲”典故,便是出于他的苦吟。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对一个煤矿来说,如何抓好安全这个“天字号”的大事,就是煤矿各级管理者必须要“苦吟”的一件大事了,而苦吟的目的,就是修炼一把斩断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利剑”,这把利剑就是煤矿的安全理念。
截止到2012年8月31日,兴隆庄煤矿将实现安全生产十一周年,对一个年产量600多万吨的特大型矿井来说,这十年的安全生产是充满艰辛的,靠的就是我们在长期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逐步摸索、日渐明晰的安全理念,靠的就是凝聚了几代兴隆庄人的心血和汗水的“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它是我矿投产30周年以来安全生产经验的提炼和升华,尤其是近十年来矿党政抓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理念的结晶。所谓“十年磨一剑”,兴隆庄人用铁的事实锻造出了“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这把安全生产的利剑!
曾几何时,凄厉的救护车鸣笛声在矿区回荡,沉闷的气氛笼罩着矿区的大街小巷,遇难矿工家属凄惨地哭泣深深地刺痛着大家的心!安全,当失去它的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珍贵。
人、物、责三者之间是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不规范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是影响安全、造成事故的三大主要原因。人的规范行为+物的安全状态+责任落实=本质安全型煤矿,这是兴隆人对煤矿安全的认识,如何把这个公式转化为直观形象、浅显易懂、易于辨识、易于接受的东西,矿党政一班人着实费了一番“苦吟”。
矿党委召集了有关人员,聚集斗室,面壁苦吟,推敲再三,破壁无望。“我们身处孔孟之乡,为什么不去实地考察,汲取营养,寻找灵感?”矿党委李书记一语成行。置身千百年来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徜徉于孔庙,流连于孔府,漫步于孔子文化院的碑林中,大家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力量,恍惚中映入眼帘的大大小小的“鼎”成了印象最深刻的影像,大家的目光逐渐集中到了浑厚大气、稳重如山的鼎上。
“鼎”,乃国之重器,一般三足两耳,居于庙堂之上,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寓意“安全为天”最合适。三足粗壮有力,寓意“行为、状态、责任”,共同支撑起安全生产这个“天”。取名“兴隆鼎”,寄托对兴隆庄煤矿的兴隆昌盛,长治久安,“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由此产生。
几番推敲、几番斟酌,包含一个安全愿景、三大要素和九个支撑体系的“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日渐充实丰满起来,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同。2006年12月21日,在兴隆庄煤矿安全文化中心,一只三足三耳,高3.99米,重约3吨的青铜鼎在干部职工的瞩目中矗立起来了,周身用钟鼎文铸成的“行为、状态、责任”和“平安、幸福、吉祥”字样,寄托了兴隆人对安全生产的承诺和企盼,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希冀。“立鼎兴安、建幸福之家,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安全文化理念从此矗立在了每一个兴隆人的心中。
“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由于凝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职工一时不可能完全理解,怎么发挥其教化作用,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真正发挥其“教行为、保安全、促生产”的作用?矿领导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
亲情感人,增强安全文化理念的亲和力
   
“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的核心是“立兴隆之鼎,建幸福之家”。表明了矿党政大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是从职工的家庭幸福和企业的长治久安出发,真正为职工着想,为职工生命和健康而努力,是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的具体体现,不是为了赶时髦、作样子,单纯为了安全文化建设而建设。因此,在宣传教育中要突出一个“情”字,讲其中贯穿的企业对职工的真情、家庭成员的亲情、职工之间的友情、以及职工对企业的感情等。于是,深入区队的“兴隆鼎”安全文化宣讲、声情并茂的“兴隆鼎”安全文化演讲、寓教于乐的“兴隆鼎”安全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贯彻始终的都是情。
“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在一系列的现场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鼎”由庙堂走入了职工生活中,走入了职工群众心中,实现了抽象的文化理念“入脑入心”的转变,增强了“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的亲和力。

浓厚氛围,增强安全文化理念的感染力
   
“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文化建设,不像只是制定一项具体的制度,提出一个宣传口号那样简单,它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倡导和培育,把对全员的安全文化理念宣贯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创造一个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使职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以“众人托宝”雕塑为中心的安全宣传教育排版展览经常举办,各单位图文并茂的牌版常常留住行人的脚步。
矿东大门以内的“荣誉墙”常换常新,先进单位、先模人物历历在目,职工家属早晚的散步成了观看展览。
节假日、宣传月的文艺演出,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内容。
矿俱乐部举办的建矿以来重大安全事故案例展,触动的不仅仅是工伤职工家属永远的伤痛,也使观看的干部职工唏嘘感叹、铭记在心。
“兴隆鼎”安全知识抢答赛、“兴隆鼎”安全文化知识考试、“兴隆鼎”安全文艺演出、“兴隆鼎”安全文化班组长培训班、“兴隆鼎安全文化家庭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得职工家属在参与中加深了对安全的认识。
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氛围,使职工看到的、听到的、讲到的、学到的都是与“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有关的东西,增强了安全文化的感染力,耳濡目染中逐步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兴隆鼎”安全文化扎下了根,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
培育典型,强化安全文化理念的感召力
从兴隆庄煤矿东大门向西,路边的荣誉墙格外引人注目,“十佳金鼎单位”、“十佳公仆”、“十佳家庭”等先进典型琳琅满目。
兴隆矿网站主页上醒目的“安全竞赛积分榜”,即时显示着管理人员和各区队职工的安全竞赛积分。
年度总结表彰会上,“十佳金鼎单位”的代表捧起了沉甸甸的“兴隆鼎”,“十佳金牌员工”挂上了金灿灿的奖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人物本身就是一部催人奋进的活教材,借助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可以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示范,把空泛的概念变成实在的样板,把精神的感召变成具体的行动。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对一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培育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示范、影响、激励功能,推进了“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的宣贯工作。特别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党员、普通职工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全矿干部职工拼搏奋进,再创佳绩。
规范行为,增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制约力

兴隆庄的大街画着线,兴隆庄的汽车排成行,井下走路排成行,上下人车排着来。9000多套《兴隆庄煤矿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和岗位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学习卡》发放到全矿干部职工手中后,两个《规范》成为兴隆庄人必须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十化”行为规范》、《日常行为和岗位行为规范》、《入井员工“十二条”》等规范性制度文件,涵盖矿井采掘机运通、选煤、医疗卫生等16个系列的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将安全文化理念固化为工作程序、操作标准。
不放心人排查帮教、“结对子、一帮一”、名师带徒等帮教活动常年开展,规范养成教育深入区队、具体到人、明确到事。
行为源于习惯,习惯贵在养成。“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既有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的作用,也有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的功能,最终的目的还是增强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达到自主保安、安全生产。    “用文化教育职工,用制度规范行为”是双刃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近年来,干部职工的工作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处处有规范、时时守纪律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井下作业环境大为改善。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已逐渐成为职工的好习惯。

春风化雨,硕果累累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兴隆庄煤矿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奋斗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获得了17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植根于这片沃土的“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也昂扬向上、蓬勃发展起来,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2008年 《“兴隆鼎”安全文化创新与实践》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管理创新二等奖
2010年《兴隆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研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0年《兴隆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研究》项目,以行业首创、国内领先水平一致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验收评审,并被推荐为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2008年12月5日的《经济日报内参》(第264期)上批示: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七年杜绝重伤以上事故经验,说明煤矿生产完全可以做到安全生产,值得在全国学习和推广。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未曾试,兴隆人却认真地试了。2012年8月31日,兴隆庄煤矿将实现安全生产十一周年,兴隆人用十年的时间验证了“兴隆鼎”安全文化确是一把维护安全生产的“宝剑”。 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安全生产的征途上,“兴隆鼎”安全文化理念已经成为兴隆人“仗剑走天涯,再创新佳绩”的有力武器,必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   王  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