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13|回复: 6

"莫言效应"持续发酵 高密能否跟着莫言走向世界?

发表于 2012-10-18 17:07: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效应”持续发酵。记者从旅行社获悉,最近咨询高密游的市民开始增加。不过,由于高密并非知名旅游城市,目前只有莫言旧居和文学馆两个展馆可看,旅游产品还比较单调。相关部门急需借助莫言的名人效应,整合旅游资源,打造高密的旅游品牌,以满足游客需求,促进高密及山东旅游的发展。

    在山东,高密的旅游一直处于温冷地区,成形的旅游线路尚不明显。记者从多家旅行社了解到,目前济南没有直发高密的旅行线路,一般都是把高密放在潍坊两日游线路里面。常规线路是第一天去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和白浪河湿地公园,第二天上午去安丘景芝酒之城,下午再去高密参观莫言文学馆。莫言文学馆位于高密市内文昌街中段,汽车站北门斜对面,建筑面积1900多平方米。馆名“莫言文学馆”为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所题,门柱上的楹联“身居平安里心忧天下,神游东北乡笔写华章”由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

    据嘉华国旅的工作人员介绍,自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来咨询高密游的市民开始增多,旅行社也很想抓住这个机会,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目前莫言文化馆只有一些莫言的手迹可以看看,游客一般会感觉“比较单调,没啥意思”。目前,旅行社已经推出高密单发团,只要凑够10个人就可发团。前来咨询的市民听说莫言文化馆的情况后,一般都会改选潍坊两日游。实际上,与莫言相关的旅游资源不少。比如《红高粱》拍摄地、莫言老屋、莫言作品中反复提到的高密炉包、高密剪纸、高密茂腔、高密九儿特酿酒、高密白干酒等等。

    记者了解到,早在5年前,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院长陈国忠就为高密做过旅游规划。陈国忠认为,高密可以打造“东北乡红高粱民俗生态旅游区”。他的思路是以莫言文学王国里的“高密东北乡”和电影《红高粱》为核心内涵,将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民俗风情与湿地生态相结合,打造独具东北乡风情的湿地民俗生态旅游区,成为高密旅游发展的亮点项目。高密的旅游资源不少,如何借莫言获得诺奖的东风,走出旅游的好棋,是摆在当地相关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7:08:36 | 查看全部
莫言家乡红高粱的苦果谁来吞咽?

莫言家乡红高粱

  红高粱没有错、莫言没有错、政府没有错、乡民没有错、一切都没有错,就看这些事物结合起来的方式怎样才会产生对错。而检验对错的标准就是实践。红高粱可以种,文化园可以建,但是人民更要幸福,民生更要改善,社会更要进步。什么是“重”的,什么是“轻”的,请分清!

来源:新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7:09:23 | 查看全部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一枚“精神原子弹”,在他的家乡不断的核裂变着,只要能产生相关价值的,都与莫言挂钩,他的家乡高密市计划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建设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计划每年投入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当地出租车司机、书店员工、旅行社老板,行行业业都在琢磨着如何打好“莫言牌”,仿佛与莫言相关的一切都处于狂热的躁动之中,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他的家乡平安村村庄依然像他笔下一样宁静,那是“莫言式”的宁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7:10:09 | 查看全部

屡屡见诸报端的就是各地依托文化名人,打造文化名城,不管好的坏的,古的今的,真的假的,一起上,一起干,恨不能一夜之间就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圣地、历史名城。可是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古今中外名人那么多,喜欢他们的作品也不少,可是如果让我说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却真说不上几个来,名人的伟大与家乡的伟大没有多大关系,名人和家乡都需要历史积淀才能成长起来。“莫言效应”的放大,恰恰体现着当代人的浮躁心态,一切都像价值看齐,有价值的充分利用,一点渣儿都不带剩的,尤其是政府主导下的狂热行为,不顾一切地向那虚无的目标进发,等待清醒的时候,落下的是一屁股债务,漫天的埋怨,民生的停滞,苦果只能自己吞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7:10:55 | 查看全部

可是,谁也不能说不对,万一有个巧合,适销对路了呢,万一天上掉馅饼,发达了呢,万一领导高兴,提拔了呢,一切皆有可能嘛!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了30余年,留下的最大财富却是功利的实用主义盛行,对自己有利的可以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实施,可以无限地放大价值的效应,直到一文不值为止,可以给自己的民众不断打“嗑药”,让民心迷失本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7:11:35 | 查看全部

 红高粱的效应真的比现在农民种植的作物高么,就算农民接受了,种上红高粱之后又怎么办,就算效益很好,全世界人民都喝小米粥,都喝高粱酒,那又怎样,那能长久么,还要问问世界人民的“胃口”,有没有持久的接受能力,或者说你有没有持续供应精神和物质养分的能力,一个莫言能做到么?而上述所有的假设只是假设,而且实践已经证明很到程度上不会发生。莫言只是一个作家,作家的职责只是写出好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一个称号,称号的价值只是对作品的肯定。对作家、对称号添加太多的东西,就失去了他们的本真,会让世人耻笑,说我们这个民族没有涵养。现代社会的现代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以成熟的、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而我们缺少的却正是这样的心态。而理性的政府对民众的理性建设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政府提倡理想爱国,我们就真的理性爱国,政府提倡理性消费,我们就真的理想消费,首要条件就是政府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7:12:12 | 查看全部
 红高粱没有错、莫言没有错、政府没有错、乡民没有错、一切都没有错,就看这些事物结合起来的方式怎样才会产生对错。而检验对错的标准就是实践。红高粱可以种,文化园可以建,但是人民更要幸福,民生更要改善,社会更要进步。什么是“重”的,什么是“轻”的,请分清!莫让“莫言效应”无限放大,或许“莫言式”的平静才会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才会积淀出最有价值的东西。

  (文/张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