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64|回复: 0

热点分析:“研究生种地”无关“读书无用”

发表于 2012-10-19 10:38: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研究生种地”无关“读书无用”
  广州日报:河北人苗卫芳今年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这个案例最令人担心的是,当地村民从苗卫芳考上研究生的艳羡到后来的鄙夷态度逆转而刮起的“读书无用”风潮,这或许才是更需要关注与反思的真正悲剧。
  曾几何时,“知识就是力量”鼓舞了多少寒门学子发奋读书,跳出农门,求学成才。即便在包分配的教育体制已被打破的今天,“高学历”仍然是农村娃改变现状的人生梦想。但是,上学不等于就业,“高学历”不代表有能力,是人们不得不直面的社会现实。
  应该说,苗卫芳的“高不成低不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的心态自闭和能力不济。事实上,读研究生如同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一样,不过是储备知识、打实基础、练就本领的过程,就业成才还要靠胜任实践和适应社会的现实能力。从苗卫芳的求职经历看,其就业目标只定位于“铁饭碗”这种挑剔择业的心态正是其就业悲剧的根源所在。
  退一步讲,即便是“研究生种地”,也并非简单意义的“回到原点”。受过高等教育的苗卫芳已是有别于父辈、掌握新知识的新型农民。“种地”不过是务农的代名词,只要思想解放,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农村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依旧可以怀揣“写作”的梦想。在猪肉价格飞涨的那些日子里,不是曾有大学教授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养猪吗?更何况学兄们早有出摊卖肉、外出打工和当村干部的先例。即便是果真“种地”,同样可以搞科学种田、多种经营。
  “成才”的真正涵义是干事创业,而有知识储备的人便是干事创业的“潜力股”。读书益智,迟早“有用”;不读书愚昧,终究“无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种地”并非“读书无用论”的活标本,而是反思就业观念、矫正人生坐标的清醒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