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0|回复: 1

我们还需要劳动竞赛吗?

发表于 2012-10-20 20:13: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动竞赛”曾经是建国以后几代人十分熟悉的口号,然而这个已经被许多人淡忘了的事情,今天在南京重又大规模地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呼唤新时代的劳动竞赛吗?

    20世纪50年代: 直起腰杆做主人,响应“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20世纪60年代: 苦干实干。

    20世纪70年代: 苦干加智力。

    20世纪80年代: 有文化的新一代。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提出组织竞赛来吸引群众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此,“劳动竞赛”便一路走过来,见证了一个个时代,涌现了一批批人物。

    21世纪的今天,劳动竞赛这个曾经让建国以后几代人热血沸腾、激情洋溢的口号已经被许多人淡忘了。在他们的眼中,劳动竞赛似乎只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2003年8月到2007年,一场规模浩大的劳动竞赛重又在南京展开:南京市沿江开发功臣杯系列劳动竞赛涉及八大赛区,十大工程。今天,我们还需要劳动竞赛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呼唤新时代的劳动竞赛吗?许多人面对这个活动都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

    做个智慧的劳动者

    中等身材,穿着工作服,戴着眼镜,记者眼前的招庆洲朴实而谦和。他担任着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经理之职,2年不到的时间,他用实际行动在南京市沿江开发功臣杯系列劳动竞赛活动中向业主和南京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而成为沿江开发首届“五一”金奖获得者。

    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的进度直接影响到南京“创模”的成败,因为污水处理能力是环保模范城市的一道硬杠杠。项目开工时,国内的专家就一致认为,想抢在“创模”的节点前完成这么大一个工程,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绝对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用14个月完成了3年的建设任务,破了专家们“不可能”的定论,创下国内五项纪录。四面环水的地势、非典、百年一遇的大雨……神话,偏就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诞生。是神话么?当然不是。招庆洲向记者解开了谜团。

    招庆洲在劳动竞赛中不固守传统的对抗赛,创新成为他前进的不竭动力。池体施工时,按常规是用木模施工,再进行粉刷,这不仅费时,而且成本高。他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竹模板不仅质量比木模好,而且能省去粉刷步骤。他向业主建议使用新材料,刚开始业主持怀疑态度,担心质量不过关,他就在现场组织短兵相接的劳动竞赛向业主进行演示,最终说服了业主。这项创新让施工周期减少了1个半月,减去了将近16万平方米的抹灰工作,为业主省下了上百万元的资金。

     类似的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在整个项目中屡次出现,虽然招庆洲一再谦逊地表示,工程取得的成功是依靠各方面领导和业主的支持,但劳动者的智力因素在这项工程中所起的作用实际是巨大的。

    沿江开发功臣杯系列劳动竞赛是一项系统的劳动竞赛,所以各个工程中也积极开展各自的劳动竞赛。作为项目经理,招庆洲介绍说,他们工程的评比考核是不间断的,每周奖励,现场考核,而考核的重点就是技术水平和质量好坏。

    因为需求所以必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经济责任制普遍推行、企业管理的细化、生产的集约化,使劳动竞赛在动员和激励方式、运作和组织形式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朱兆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近几年来,中国正处在经济变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使传统生产方式在理念和运行方式上的滞后更加凸现出来,突出表现在:偏重二产,忽视三产;偏重体力,忽视智力;偏重数字,忽视素质;偏重国企,忽视多企;偏重物质,忽视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出“新时期是否需要劳动竞赛”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肯定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开展仍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劳动者有需求,市场也有需求。

    从劳动者来说,劳动竞赛可以满足他们两种需求,一是能力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是人的本性,有能力的人就更需要一个平台来让他们施展,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容易造就先进人物,有利生产力的提高。

     举例来说,长江二桥工程共节省投资3亿多元。在工程竞赛中,那时候按计划,八卦洲路基土石方要由江南岸采土,用汽车运到船上,再过江填路基,后来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应该在江北岸堤吸采泥沙,加水泥催填晒干,这样既清理了航道,又解决了路基问题。仅这一项合理化建议就节省了4000万元。反过来想,如果当初工程人员没有争先的意识,没有施展能力的欲望,这3亿元省不下来,也不会担什么责任。

    劳动竞赛的新特点

    劳动竞赛有必要开展,关键是新时期的劳动竞赛要及时地完成转型。朱兆全说,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竞赛是以统一的、大型的、体力型的居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竞赛将更强调个性、实事求是、一个工程一个办法,短平快式的。具体归纳起来,新时期的劳动竞赛应该包括:智力型。强调科技、技术改进;开发型。强调创新,不守旧;实用型。强调降本增效,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

    最近推出的系列劳动竞赛又具备了一个新特点,就是强调“人才型”。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要在普通劳动者中发现、提拔人才,打造“蓝领”中的“白领”。

    过去的劳动竞赛多数以提高产量、质量为主,很少从人的角度出发。如今劳动竞赛却已经成为造就人才的有效载体。南京市总工会从2002年开始启动“双千计划”,即推出“千项创新成果”、“千名高技能人才”。全市将有大批职工通过双千计划获得国家置业技能鉴定证书,进入企业、行业、社会人才库。

    姚永宽也是此次沿江开发首届“五一”金奖的获得者,他所在的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厚板卷厂的领导和同事们是这样评价他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从项目筹备时与外方专家的精彩谈判,到现场土建、设备安装时的技术协调,姚永宽出色的综合工作能力赢得了多方赞扬。

    新劳动竞赛,体现了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目标由“物”提升到“人”的全新理念,这较以往任何一次转型都更为深刻,为企业创造财富,更为社会造就人才。

    南京市推动新的劳动竞赛的实践表明: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劳动竞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22:47:52 | 查看全部
答:非常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