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回味技术比武经历中感悟
近日,在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在重煤集团松藻煤电公司矿山机械厂访问工友,你喜欢什么样的奖励机制下的比武练兵赛,有人就反问:“你才是从比武赛中出名的,应该最有发言权”,提醒我想时至今日,当工人有30年了,参加过多少次焊工岗位的技术比武,自己都数不清,还是从参加比武后得到的奖励,能够唤起我许许多多的回忆。
“要命”升级奖励
1984年秋的前期,我当电焊学徒一年多了,不料厂里出台了一项奖励制度:“在举行的升级比武赛中,各岗位中的学徒工,凡理论和实作两项成绩90分以上者,直接升为二级工,90分以下,60分以上者,升为一级工,60分以下者,继续当学徒工。”,这项制度一出台,立即在一百多名青工中掀起空前的学习热潮,这里需要交待一下的是,那时工人升一级半级,有的要等10多年,甚至于有的工人,直到退休还是二级,能否升上级,直接关系到每个月工资还有奖金的多与少。
为了在秋季比武中拿下好成绩,我和几名学徒工如:曾树华,尧军等下班后,都不约而同地拿起焊钳拚命地练平、立、横、仰各种位置的操作技术,不时还要把练的焊缝相互来比较一下谁好谁孬,以尽快提高技能;很晚回到寝室,赶快又亡命地学理论,把重点的整理出,早起拚死背牢,不管基础好与差,都在拚命用功,24年过去,很少见这样高昂的学习热情了。
比赛后,我和刘浩、杨文武等几位学徒工直接升二级,升一级的较多,赛后的一个多月,厂里就兑现了该项奖励制度中的承诺。
发不出去的旅游奖励
1992年秋,松藻煤电公司要举行焊工岗位练兵比赛,比武后有一个特殊的奖励制度:“得冠军者到北京公费旅游一次”。
因为公司各下属单位都作了选拔赛,前6名多被不同单位的焊工获得,我得了第一名,二名是打通一矿的杨高全,前6名多被不同单位的焊工获得,比赛后不到一个月,公司组织部长谭德先通知我:“单位已经准备了1800元钱,你准备到北京去旅游”,但是我没有去,因为如果去,除公费外自己也会用不少的钱,差的帐不知要挣多久才还得上,自己的工资不高,不管谭部长讲得如何:“机会难得”,我还是推,后来让第二、三名去,直到第六名,承诺的旅游奖励虽然很诱人,但就是发不出去,原因是该项奖励和员工的收入脱节了。
很受伤的证件奖励
因为在公司取得过两次比武赛冠军,因而有机会参加重庆市举办的练兵比武,如1997年,在市里比武赛中名列前茅,按照赛前定的奖励制度,获得了高级工证书等。
满心欢喜地找有关部门的领导要求聘用,可那时还没有相关的聘用制,扯来扯去扯烦了,不料一领导说:“那里发的证给你你去找那里!”,奖励给我一个证书,无法落实聘用不说,还整出满肚子的气和说不出的委曲。
以后在比武赛中取得的技师证书,仅要90元工本费,通知我去拿都没有去拿,因为即使有了证书,单位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聘用。
评选活动中的“指标”奖励
松藻煤电公司评选高技能人才等荣誉中:在比武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占一个有效指标;如最高三级高技能人才有一个考核指标:在重庆市岗位练兵比赛获得过前几名占一个评选指标,这就是评优选先中的“指标”奖励。
所以,在2004、~2006年,我因有在重庆市级的比武赛获第三名等好成绩,占有众多评选指标中的一个重量级的,三次评为了三级高技能人才,这是我参加工作26来获得的最高奖励。
2007年,我没有获得高技能人才奖励,可见,这只是一个考核指标而非决定指标,其中还有QC成果,师授徒、技改、创新成果等许多指标。
但我感悟到:只要有好的奖励制度在,各种岗位的佼佼者就会好的表现机会,也会有一个进步升值的阶梯,就有员工热爱学技术的源源不断的有力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