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97|回复: 3

我忆念的地方

发表于 2007-8-27 18:31: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年的夏天,当全国各地有抗洪抢险的事件发生时,我的心就飞到了湖北公安县北闸,那里是荆江分洪区,那里有我的农民兄弟。
    1969年,我作为武汉市老三届的知识青年下放到公安县的北闸区荆洪大队。我下放的队紧靠长江大堤,离荆江分洪的北闸只有二华里。闲暇时,我曾跑到北闸去玩,当看到那长长的一排气势恢弘的闸时,浮想联翩,激动不已。这个闸还牵联着我的父辈哩!1954年长江流域发大水时,我的父亲曾经在武汉的江堤上日日夜夜与洪水搏斗。听母亲说,有一次累得在上厕所时都睡着了。后来由于荆江分洪了,洪水通过北闸分流到了公安,武汉三镇才得以保住,我的父亲才和武汉三镇的人民一起取得了抗洪的胜利,父亲还因此获得了一枚抗洪特等劳模的奖章,由一名临时工转成了一名国营的正式职工。
    在公安下放的日子,我常常听到本队的社员谈到1954年那次分洪,在北闸和为社员安置的安全区域刚修好不久,国家就宣布分洪了,我们队的社员全部转移到沙市对岸的公安埠河镇的安全区,每人每天由国家发给9两粮食。在我们下放第一年的农忙时节后,公社为了照顾我们知识青年休息几天,曾在埠河镇的安全区召开知识青年大会,我也得以在安全区住过几天。安全区四周是比长江大堤更高的大堤,安全区内建有一排排青砖红瓦的平房,比当时当地农民的住房还要好些。这一排排的平房平时都空闲着,只有分洪时或是类似我们知识青年这样集体活动时才启用。
    我下放的荆洪大队比较富裕,土地平展肥沃,小麦、棉花、花生都长得十分好,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普遍较高,家家的豆油、棉油用缸装,家家客厅里都吊有一排排自制的香肠,青年和小媳妇们穿的衣服比我们这些从武汉来的知识青年还要好些。只是家家的住房都是土坯垒起的房屋。我曾问他们为什么不修红砖房,他们说:“我们这里是分洪区,不知何时会分洪,房屋修得再好还不是会被洪水冲垮。”说这些话时,他们的口气极平常,听不出一丝抱怨味道。
    1998年,当长江洪峰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扑来时,我每天注视着荆江分洪的消息,我为我的乡亲们担忧,我知道一旦分洪,他们就要背井离乡,承受许多的困难,推掉很多的财产。最终荆江大堤保住了!武汉保住了!荆江没有分洪!这真是一个奇迹!
    然而后来我才从电视上得知,国务院曾准备荆江分洪,公安的几十万群众曾转移到安全区内,我的乡亲们经受了巨大的考验。我为我曾经生活过的这块土地而感动!(武汉 汤礼春/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 13:16:39 | 查看全部

回复: 我忆念的地方

读该文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是不幸的,一个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是没有故乡的,你离开过故乡,你有第二故乡,所以,你幸福哟,俗人牛士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16:21:02 | 查看全部
[s: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19:32:33 | 查看全部
[s:126]  [s:126]  [s: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