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嫌贫爱富”的择业心态不可取
河南 初卫平
41岁的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曾是保定阜平柳树沟村的骄傲,可毕业后找工作屡次碰壁,于是只好回家种地。这下他成为村里的反面教材,儿子学了知识不但没有改变命运,反而让家庭更加贫困,父亲一时想不开就吃安眠药自杀。一时在媒体上引起了极大争议。
曾受过高等教育苗卫芳,在面对择业时没有平和的心态,自认为自己拥有研究生学历,理应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其就业是最基本的落脚点,但是在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下,硕士研究生的文凭竟然在社会上不能就业,美好的梦想被无情地击碎,多年的付出成为了泡影,社会的“不公”让苗卫芳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实事求是地说,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苗卫芳考上硕士研究生已经算是出类拔碎,这在常人看来非常不容易,但是一纸文凭未必有了谋生的手段,众所周知,高文凭不等于能就业,即使国内承认的高文凭,也不代表你有本事和技能。对于这一点,所有的公司老板都很清楚。所以,当你希望拿着一张文凭而在职场上畅通无阻时,请先接住这盆冷水——任何文凭,只代表一种可能。可能有公司聘用你,也可能不会录用你。
文凭无非是个象征,象征着学习过程的结束。而真正追求的开始,还都要靠文凭背后的实际本领,书本上的知识和与人交际的能力。那什么样的文凭适合自己,应该从就业角度出发,所以,在就业时不以文凭论英雄,就业上千万别“嫌贫爱富”。笔者认为,在广袤的农村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样可以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就,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大学生当村官不是多着了吗?但愿苗卫芳能摆正自己的心态,从现实出发,发挥自己的工作主动性,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农村拼出一片新天地,岂不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吗。
择业,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以逐渐实现自身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