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铁还需自身硬
41岁的苗卫芳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当年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河北保定阜平柳树沟村的骄傲。他经历多次坎坎坷坷的就业经历后,又无奈地回到了农村,老父也因此生气服毒(后经抢救生还),一些村民也把他当成“读书无用”的教材。(引自网络消息)
苦读三年,又回到农村种地,苗卫芳的书真是白念了。毋庸置疑,苗卫芳当初苦读那么多年,为的就是跳出农村,找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然而,命运弄人,他转了一圈,又回到生活的原点,重新做起农民。
有人以此得出结论,读书无用,读到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有人认为是社会缺少关爱,不能在城市里给苗卫芳一片生存的天地;有人更是把这一现象引申到扩招、大学教育体制等问题。在我看来,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不能因为苗卫芳一个人的问题,以点带面,判断出一定会有那样的结果。
苗卫芳的悲哀原因不在于他人,而在于自身。他能够硕士毕业,说明他学习能力没有问题。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说明他在人际交往和工作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对于年纪已过四十的中年人来说,这是致命的。
从苗卫芳的应聘经历中不难发现,他坚持自己的标准而不会妥协。灵寿县护驾疃中学给他2500元工资,聘请他当历史老师,而他坚持2800元工资。他当他的坚持变成固执时,也让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在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宣传科工作十几天,他就辞职了。如此看来,苗卫芳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工作或者是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情商不足,只看重自己而不顾及其他,以自我为中心,在个人与现实之间竖起一道屏障,融入不到社会当中,当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了。
看得出来,苗卫芳很为自己能在三十多岁考上研究生而自豪和骄傲,更希望研究生毕业之后能找到体面的工作,他也尝试着写小说以期一鸣惊人。但苗卫芳存在自身能力的不足,比如,他有过能力未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而落聘的经历。他忽视了自己的不足,而坚信对生活很高的向往。当这些向往与现实碰撞的时候,却跌得粉碎。过高地看待自己的能力,过低地估计了社会的需求水准,当然会有就业意愿与结果之间的巨大差距。
其实,苗卫芳回到农村种地也没有什么不好,希望他能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接接地气,沉淀并继续充实自己,重新做个定位,相信他还是能够找到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