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小时候极怕剃头,被人摁在一张凳子上很久不能动弹,弄不好还生生拽下一两根头发来,疼得龇牙咧嘴他却责怪你不够勇敢,这种滋味让我打小对“剃头的”怀着一种简单的仇恨。
发型师还被叫作“剃头的”的时候,是个很不起眼的职业。旧时上海滩俗语有三把刀之说:剃头刀、修脚刀和切菜刀,含有对服务业歧视之意。干这一行的人基本上都有一种与其社会地位匹配的谦和,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一头有炉子烧着热水,另一头是工具箱,所以有“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俚语。
看了关之琳主演的电影《做头》之后,对剃头这个行当的印象变了。银幕上,发型师与女主顾之间似有似无的情感纠葛,使剪烫的场所有了一种暧昧的味道。与当年挑着挑子的年长师傅相比,现在男发型师个个都是英俊后生,太容易让人产生春光旖旎的联想了。而在现实中,女主顾与发型师的风化故事时有耳闻,突然意识到:从剃头挑子到理发馆,再到美发厅,“剃头的”剃的已经不仅是头了。
这事其实也不难理解,就跟人抽什么牌子的香烟、用什么牙膏刷牙一样,用得多了,就都有些习惯心理,产生了信任感。问题是人毕竟不是牙膏和香烟,信任与依赖都是互相的,这就为故事创造了客观条件和前提。网上的有心人列出了当今发生暧昧故事指数最高的行业,发型师位忝其中。
我的哥儿们老纪却为此演绎了一出喜剧:老纪的媳妇一度常跑一家美发厅做头,而且专找一个叫阿伦的俊秀发型师。老纪多了心,千方百计阻止。媳妇倒也不坚持,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老纪不去美发厅洗头,她就不去找阿伦做头。于是,我们经常在老纪家看到他们两口子细致虔诚地互相为对方洗头的动人情景,一派天伦,感人至深。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