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21集电视剧《家》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映。看到这一消息,心里不禁一颤:国内导演频频热衷于翻拍经典,莫非他们真是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
近年来,导演热衷于翻拍经典名著的新闻不绝于耳,先是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在各地选秀的场面宏大壮观,让那些急于成名成星的少男少女趋之若鹜,继而是吴子牛版的《水浒传》再爆冷门,而后是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和高希希版的《三国演义》粉墨登场。当初李少红版的“红楼”尚在“描绘蓝图”时,各路媒体已经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对经典名著的公然挑衅,也有人说这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权且不论议论的是是非非,而就事论事而言,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劳民伤财地重新翻拍,因为过去的“红楼”已矗立于人们的心中,即使你如何创新,还能创出比原来的“红楼”更为吸引人的大观园风光?还能再塑造出一个痴心不改的宝兄弟?还能再塑造出一个柔情是水的林妹妹?且不说翻拍之技巧和效果能否超越旧版,单就拍摄的那笔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拍一部电视剧不是十万八万的小事,而是动辄上千万、上亿的大事。这么多的钱导演们是绝对不会自掏腰包的,这就需要通过拉赞助商拉广告或通过其他渠道来化缘。有时我就想:用这么多钱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拍一部国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电视剧值得吗?是否有拾人牙慧之嫌呢?如果用这些钱去建设希望小学能建设多少座呢?去西部援助水窖工程又能让多少人摆脱干旱的困扰?去绿化沙漠又能从风沙中夺得多少良田呢?这样想着,心灵又豁然开朗起来:导演就是靠拍片子来生存来提高知名度的,导演的职业就是为人们奉献出更多的精神食粮而非慈善家、援助站,他们不这样花样翻新地去拍片,又能让他们做什么呢。而后又为他们担忧起来:外国的导演之所以不愿意涉足这一行当不是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害怕偷鸡不成蚀把米反惹一身骚,外国的导演们喜欢做一些善举也不是为了树碑立传,而是害怕自己的作品没有市场。
当然,对于翻拍经典名著,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在技术和演员遴选以及演技方面是否能超越过去,如果心中底气不足没有把握,我看还是不趟这浑水为好;如果用把经典改编的不伦不类了取悦观众,我看就更不要去自不量力了。因为观众是上帝,上帝都不买账的东西能有市场吗?
作者/薛凯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