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几天前,某基层队在排班作业时,值班人员安排一名持有绞车司机证的采煤工负责开井下斜坡内齿轮绞车,不料这位从未开过绞车的采煤工却“不买帐”,并坦然说出自己的理由:“我虽然经过培训并拿到绞车司机证,但却没有实际操作过一次,心里没底,所以不能接受任务安排。”
从以上事件可看出,这位员工受到的绞车培训实乃走过场。笔者也曾目睹过许多技能培训班,绝大多数的培训班都是重“培”,而轻“训”,或者干脆只“培”,而不“训”。这些培训部门为的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指标,在培训课上,有迟到的、早退的、有自己干自己的,有的请人报到的;培训人员完全是为了应付了事,显然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培训而培训。结果,学员“学成”回来,等于没培训一样,不但白搭功夫,而且耽误学员在本单位的正常工作学习。
这种“培而不训”的培训方式让很多基层管理人员头痛,培训时只要一个电话,一个电子邮件,单位马上就为培训人员腾时间、出资金、安排人员替岗位等。希望本单位能多有几个出类拔尖的岗位能手,或是员工能一岗多能。真正某个特殊岗位需要人手时,也好派上用场,然而实际情况却适得其返。
要想真正把培训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就要求培训部门要转变过去那种交了“学费”就给“证”的不良工作作风。要重视培训时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对学员培训不但要在“培”上下工夫、做文章,更重要地是要在“训”上花力气,也只有这样的培训才有价值。(陈 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