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8|回复: 9

[话题探讨] 谁误读了“研究生扫大街”的劳动分工?

发表于 2012-10-30 13:52: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谁误读了“研究生扫大街”的劳动分工?
/邓汉刚

1023日《黑龙江日报》报道,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万多位报名者,其中29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报名者引人注目。
近段时间关于硕士就业的报道颇多,上一期事评也谈到了硕士生回家种地的是是非非,硕士生的就业问题为何这般吸引眼球?事实上,这些个例备受关注的背景是近期公布的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专科、本科生。
在国人的传统认识中,仍免不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情结,是以当“读书人”、“高知识分子”的研究生与“扫大街”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时,就不免让许多人觉得愕然。按照“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和“供需平衡”的市场杠杆,在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场上,研究生就业难和就业标准下调的现实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研究生“放下身段就业”的现状,一方面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大材小用,还有一部分低学历的就业者难免产生“狼来了”的威胁感。研究生为什么不能种地、拿扫帚呢?无论是办公室白领还是高级工程师抑或是行业带头人企业家,还是环卫工人、种地农民,其本质都是凝聚在社会建设中无差别的劳动,对于工作者而言,只有分工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差异,所以从劳动本质而言,研究生从事何种工作,也只是岗位的分工不同而已,如果仅仅因为多读了几年书的研究生走上相对普通的岗位就横加指责,不免显得我们的社会不够宽容。
还有人认为扫地的岗位配上高学历的研究生是大材小用,窃以为并非如此。犹记得以前在城管系统也出现过类似的质疑和探讨,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研究生城管数量日益增长,效果也日益显现,在执法方式、法律指导、技术操作、纪律制发等各方面工作,对于基层岗位的工作效率和形象改善作用明显。
而对于研究生和其他具备高学历的就业者而言,高学历是否就等同于“高级职位”和高收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穷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习与实践之间,并不完全存在对应关系,就社会个体而言,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内心的满足,既不完全取决于其学识,也不绝对依附于其所从事的岗位,高学历者若能在环卫行业爱岗敬业甘之若饴,又何尝不是和谐社会之体现呢?
再回到哈尔滨招聘的事情上来,29名硕士研究生占1.1万名报名者的比例仅为0.26%,千分之三不到的硕士生报名比例,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况且在任何岗位上的发展,学历都不能代替能力,谁知道这29份简历里有几个爱岗敬业勤勉踏实的心呢?
研究生报名竞岗环卫工人,这事本不奇怪,只不过围观人群的“咋呼”,让人们无端多投了了许多关注和“口水”。我们不妨对“种地”和“拿扫帚”的研究生多些宽容多些理解多些鼓励,更不妨为诸如“环卫工人”这样的岗位多些关注多些支持多些关怀,无论是哪个岗位哪个人,只要付出了无差别的劳动,都应该值得我们尊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15:11:07 | 查看全部
研究生扫大街,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15:45:27 | 查看全部
建议标题改一下,评论的标题一般不用发问句式,标题把观点说的越明了越好。
可以看看:
关于企业事评的写作原则和基本要求  
http://bbs.bztdxxl.com/read-htm-tid-237229.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08:14:50 | 查看全部

回 2楼(wxpzp) 的帖子

谢谢指点,实际上,评论的标题经常有发问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1 10:42:44 | 查看全部
关键是老师自己的观点在论述中没有强化,让读者看不到您的主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3:08:02 | 查看全部
邓老师哈,这样的标题,新平老师已经说了多少遍了,不太适合,建议更换标题如何邓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6:26:02 | 查看全部

回 5楼(初卫平) 的帖子

谢谢老师指点,只是我写文章并非为了评奖标准而写,只写自己认为靠谱的观点,若然和标准那自然好,若然不合标准,也不刻意攀附。再谢!请您更多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6:28:22 | 查看全部

回 4楼(金文仙) 的帖子

谢谢金老师指点!
个人看法,评论嘛,在说理说常识说原因说逻辑说做法,不是每一篇评论都是策论文,都要提出相应的做法,各有侧重吧。一己之愚见,不一定正确,非常开心能跟您交流,谢谢您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6:30:56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呵呵,谢谢老师来访。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扫大街”其实是一个过度解读了的问题,13亿国民中,小概率事件是很多的,29个研究生仅仅是报名“扫大街”,真不值得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22:39:19 | 查看全部
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按自己的思路去写,多参与写事评,就一定获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