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十年鸿雁十年情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 王中强
“漫天的黄沙,慢悠悠的驼群,油井上光脊梁的汉子”,来独山子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出这样一幅油画质感的场面。
独山子——多么陌生的名字,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任何人给我提起过这个地名,课本和地图上也好像被忽略不计的一个地方,我不知道独山子这个地方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和石油到底有什么联系?火车上才听说,克拉玛依是维吾尔族语言,汉语意思就是黑油,我这才把独山子和石油联系在了一起。
被汽车抛在独山子的土地上时,正值7月,太阳像个火球烤得人睁不开眼,茫茫的戈壁也被烤焦了,冒着丝丝青烟……抬眼望去,整个炼塔林立的独山子犹如置身于童话故事中茫茫戈壁上一座孤零零的城堡,我的心里顿时长满了荒草……走进城区,公路宽敞,楼群崭新,树苗葱郁,心才踏实了很多,毕竟我所看到的和脑海中形成的那种油画印象截然不同。
独山子人的质朴热情是我独山子留给我最初的影响。当时需要证件照,我在大街上转悠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家照相馆,只好询问一个老太太。出乎意料的是老人家非常热情,跑许多冤枉路,把我带到一家照相馆,并一路上给我介绍独山子的情况,给我讲1936年独山子炼油时的规模,1977年自力更生建催化裂化时的情景……我才对独山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就在那时,我突然有一种野外迷路,被外婆牵手回家的感觉,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依赖……
给家人和同学的信中,我写到:“独山子虽然很小,但这里的人们热情朴实,师傅们对待我就像自己的弟弟一样,车间领导也非常关心我们……在这里我感觉到了像在家一样的温暖。”
同学回信中问:“独山子上班需要骑马吗?下班后你们做什么啊?…”我的天!问的问题和我想象的问题一模一样!我这样回信:“独山子生活宁静而详和,公交车横跨整个独山子,收费也仅两角钱,人们的精力大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后来,我熟悉了所有的地方,并慢慢接受和认同了独山子这个地方,尤其是这里的人们。这里师傅们坚持不懈、争分夺秒搞建设、视厂如家的精神,无时不刻的感染和激励着我,我的心也开始随着独山子的不断发展跌宕起伏……
给同学寄了照片过去,同学回信中竟然这样问我:“你来南方来也不告诉我一声,聚一聚,也比我去遥远的新疆看你来得容易啊?”他竟然把我在独山子植物园拍的照片当成了绿荫如烟的江南水乡了!回顾四周,独山子确实变化惊人!草坪绿了,树木成荫了,高楼林立了……
有一次半夜,突然接到同学打来的电话。同学几乎是怀疑的口气问我:“我从电视上看到介绍你们独山子了,国家把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放在独山子建设,这是真的吗?”也就在同时,我才吃惊的发现,我和内地同学以及家人的交流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不再是鸿雁传书,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的手机、微博、“伊妹儿”。
是啊!独山子随着发展,四通八达的信息扑面而来,人们开放的思维和视野为独山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随着管输哈国原油的滚滚而来,独山子的人们又承载满了新的期望,那油锅的遗址,只能站立在天山脚下,成为永恒的风景……
如果十年前独山子是个破壳而出的丑小鸭,那么今天的独山子可以足以形容成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十年鸿雁十年见证”,在我和同学及其家人的通信中,传递了独山子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独山子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她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挂了电话,我由衷的为独山子迅速的发展感到高兴。七十几年的沧桑巨变,七十几年成就辉煌,在这个日新月异、思潮激荡的年代,独山子人正在一往无前,满怀豪情的谱写着无比美妙的新乐章,向中国石油滚滚向前的洪流汇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