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3|回复: 0

透视:硕士成“硕蚁”体现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

发表于 2012-11-1 22:36: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硕士成“硕蚁”体现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
  北京晨报:硕士成“硕蚁”,体现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如果最能消化吸收劳动力、最有创造力、最有发展冲动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它们就会走向小富即安,丧失活力,就算有了高端人才,它们也不会用,也用不好。更何况,今天院校培养出的硕士生能否算是高端人才,也值得疑问。
  据广东省教育厅于10月25日发布的信息表明:2012年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低为90.09%,已连续七年低于专科生。部分硕士毕业便失业,成了“硕蚁”,引发媒体激烈讨论。(据《南方日报》10月30日报道)
  硕士生不好分配,因为专业不对口、个人能力不强、要价高、社会阅历差,这需要教育反省,也需要社会反省。
  首先,市场是否真需要这么多硕士生?如果硕士生毕业干的却是本科生的活,这实在是巨大的社会浪费,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长、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价值标准集体发生了扭曲?人人在努力,结果却既消耗了公共资源,又导致社会整体效率下降,这真是市场使然吗?
  第二,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吸收不了这么多的硕士生?我们一直在高呼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可为什么反而是相对低端的人才更受欢迎?这种靠压低成本来增长的方式,为何总也挥之不去?因为用人单位也有苦衷,融资渠道被严格把控,企业研发和主动拓展市场能力受压抑,不能多赚,只有少花,对于高端人才,只好忍痛割爱。
  硕士成“硕蚁”,体现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如果最能消化吸收劳动力、最有创造力、最有发展冲动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它们就会走向小富即安,丧失活力,就算有了高端人才,它们也不会用,也用不好。更何况,今天院校培养出的硕士生能否算是高端人才,也值得疑问。
  从历史上看,没有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意大利人哥伦布不可能发现新大陆,没有投资人前仆后继,瓦特的蒸汽机将胎死腹中。伟大的突破与开放的资源从来是相互依托的关系,把一切都攥在手里,又想保持活力与创造,这是缘木求鱼。
  当然,也可以批评研究生们,为什么一味读死书,不多去社会实践?为什么不去主动调整自己?这也许能缓解部分现实问题,但就业率是一个很低的标准,就算硕士们都找到工作了,可干的都是非本专业的工作,无法从事研究,则与本科生又有什么区别?只想着把高端人才拉下来,而不是推上去,我们的明天将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