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9|回复: 0

段祺瑞的宗族家世探秘

发表于 2012-11-2 09:26: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段祺瑞于1936年11月2日因胃病突然发作,急送上海宏恩医院,在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二岁, 段祺瑞在弥留之际,还心系国事,留下亲笔遗嘱,向政府提出“八勿”之说,作为国家的“复兴之道”: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3日行政院决议国葬段祺瑞,5日国民政府明令特予国葬注(8),按佛教礼仪大殓,于右任、张群、居正等军政要员前往致祭,上海下半旗致哀。11月11日灵柩运抵北京西山卧佛寺后殿。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将段埋葬于北平西郊白石桥附近。1949年1月北平解放,段墓移到北郊清河镇。1963年秋移葬于北京西郊香山附近万安公墓。章士钊题写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段祺瑞祖籍安徽省英山县(今属湖北省)南河镇瓦寺前村。段氏创姓始祖为春秋时期郑国郑武公次子共叔段,以共叔段为一世祖,唐朝名臣段秀实为第44世祖。段秀实之孙段珂在唐僖宗时期任颍州(今安徽阜阳市)司马,段秀实退休后随孙迁居六安隆兴(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槐树湾村),建立响山寺,该寺至今仍为安徽省重点保护寺庙。段珂之孙段至中,由六安隆兴外迁至江西饶州鄱阳瀳(音荐)滩村。传二十余世,至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076-1100年),第66世祖段彦宗自鄱越皖,卜居罗田县直河乡东里瓦寺前。段彦宗之玄孙段朝立奏请朝廷分罗田县东部地区设立英山县,获得同意,并任英山县第一任县令。段彦宗在瓦寺前生根繁衍,成为英山段氏的始祖(一世祖)。现在英山段氏后代散居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约有20万人。  段祺瑞
  以段彦宗为英山段氏一世祖,至14世祖段宪伦时从英山迁居寿州段家岗(今安徽省寿县安丰镇段岗村),时间大约在明朝中期,约1500年前后。至第20世段祚台,从寿县段家岗迁居到六安县北乡太平集一带(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段祺瑞即出生于此。后段祺瑞祖父段佩在军中有一定地位,在合肥西乡小蜀山、城西桥附近置地,段祺瑞父亲段从文遂迁居合肥西乡。现在段佩、段从文的坟墓均在合肥市肥西县小庙镇王拐岗村以北约5公里的何巷。从段彦宗算起,段祺瑞是英山段氏的第25世祖;从共叔段算起,段祺瑞是段氏的第90世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