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好钢用不到刀刃上,可叹!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研究生毕业无奈又回家种地”的争论余音未息,“硕士争当环卫工人”的报道又掀波澜。据10月23日《黑龙江日报》报道,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万多位报名者,其中29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报名者引人注目。
由于报纸没有详细报道,这29位硕士各自所学的专业不得而知,但我猜测,可能没有一个是学习环卫专业的。我也不知道大学里有没有环卫这个专业。劳动无贵贱之分,笔者在此绝无鄙视环卫工人之意,他们兢兢业业、早出晚归、工作辛苦却默默无闻,我很尊重他们。但话说回来,环卫工人岗位毕竟技术含量低,学历低一些的人就可以胜任,而一个苦读寒窗十几载,拥有深厚学识的硕士研究生不选择科技、教育、文化等高科技行当,却来争抢技术含量不高的环卫岗位,好钢用不到刀刃上,可叹!
21世纪人才最重要,而社会要想快速发展离不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就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但现在的人才流向不尽人意,存在“宁去事业单位喝汤,不去企业吃肉”的畸形就业观念。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高学历人才扎堆,不少单位严重超编,人浮于事,但很多人仍抢着进。另一方面,企业高学历人才缺乏,求才若渴,但高学历人才不愿进。而且这种状况愈演愈烈,以前事业单位招聘时不被大学生研究生们看好的环卫工人这样的岗位,现在竟也引得硕士毕业生们竞折腰,也成了“香饽饽”。这里面固然有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分配机制不合理等深层原因,但为了得到事业单位编制“饥不择食”,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令我无语。
畸形的就业观念,导致的是人才的非理性流动。前几天,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高学历人才短缺并存的现状,山东省高青县专门举办了选派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部分骨干企业供需见面会,为此县里还专门出台政策,对愿到企业工作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本科毕业生,县财政给予每月500元的补助工资。笔者所在的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是该县属企业之一,提供了文秘、财务、生产管理等9个岗位,实习期工资不低于1500元。笔者是公司招聘组成员之一。加上企业发的和县里补的,一进去每月工资就在2000元以上,在我们当地不算低了。而且企业高学历人才少,进去后发展机会多。当时笔者以为,这么优惠的政策和待遇,报名者一定是趋之若鹜,没想到报名者竟寥寥无几。在现场和几位大学生聊了聊,他们说先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试试,实在不行再去企业。进企业,也得坐办公室当白领,不到一线当蓝领,否则免谈。
工业上有个名词叫“高耗能”,对于一个完善和现代化的社会,高耗能产业是越少越好,因为它带给环境的是污染,带给资源的是浪费。我们将这个概念拿到人才浪费上,不妨称之为“高耗才”。回顾近年来报道的研究生应聘掏粪工,研究生女子进城管大队等,难说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不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难说不是对低学历者的“伤害”。因为,说白了,这些人看中的是编制,而非工作本身。
人才流失到不该去的地方,好钢用不到刀刃上,往轻里说误人误事,往重里说就是误国。人才流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一是学非所用,无用武之地,是教育的浪费和知识的浪费;二是这些人进入“编制”之后,因为并不喜欢工作本身,工作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面对“高耗才”现象,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不应坐视,应深刻反思社会收入分配机制、高校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加以调整和改进,以促进人才合理分配流动,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也希望大学生研究生们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要为了眼前利益,就轻易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国家、社会和家庭培养一个硕士不容易,虽说当环卫工人一样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但“杀鸡何须宰牛刀”,还是把这些岗位让给学历低一些的人去干吧,去寻找能发挥你的学业专长的岗位,去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