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长该有的“说话”能力 宁业勇 文章来自:《我谈治班之策》全国优秀班组长管理经验集锦 夏晓凌老师编著
“说话”是企业班组管理中常用的手段,班组长一段明白、通俗的表述,富有感召力、指导性的“说话”,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有些班组长却欠缺这方面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说话”词不达意,吞吞吐吐,往往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具体表现在:
1、“多余”话,不知所云。
误认为话说得越多就越有水平,越有能力、见识。一会儿说东,一会 说西;一会儿说张三,一会儿说李四;班员干错了说,干对了也说。有时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也不清楚,令班员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2、“粗鲁”话,不加收敛。
用“话粗理不粗”这一所谓的民间哲理来掩饰自己的语言缺陷,把粗鲁、粗俗与粗犷、豪放、硬派气度等同起来,说起话来口无遮拦,粗话连篇,不堪入耳,缺乏应有的修养、品位,影响班组文明健康氛围的形成。
3、“小道”话,不厌其烦。
对在车站、码头、餐厅、浴室等公式公共场所听到的非正规渠道传播的“小道消息“,无论涉及到哪些内容,无论事实与否都不加分析、过滤就添枝加叶、以讹传讹,并乐此不疲,以表明自己的信息灵通,干扰正确的舆论导向。
4、“牢骚”话,不绝于口。
在工作生活中,只要一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把班员作为发牢骚的对象,骂组织、骂领导,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喋喋不休,动摇“军心”,影响班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发挥好“说话”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当一名班组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说言之有据的话。
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基层的政策宣传员,日常说话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对策、目标为依据,要有意识地发挥好语言表达的宣传功能,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语言,让班员在班组长的说话中再次重温相关精神,在思想上始终与上级保持一致。
二说言之有物的话。
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特别在表扬或批评班员时,要客观、公正,不夸大、不缩小,不牵强附会、一拉一串、不以今日的成绩掩盖昨日的错误,也不因今日的不足抹杀过去的成成绩,让班员学有所重、改有所指。
三要说言之有别的话。
注重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班员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区分一般场合与特殊场合、大众场合与个别场合、公开场合与私下场合,说因“场”而异的话。掌握班员在年龄、文化程度、技术能力、性格爱好、秉性脾气等方面的差异,说因人而异的话,增强说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要说言之激励的话。
当班员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赞扬,满足班员在荣誉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需求,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当班员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激励班员放下包袱、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和勇气。
五要说言之简明的话。
每次说话前都要把说话的内容考虑清楚,不管是布置任务,还是提出要求,都要目的明确,出语中的,对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强调清楚,对枝节的、非重点的不说或少说,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让班员理解你说话所希望得到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