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要做最棒的蓝领”
陈培
11月3日,笔者来到了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后纺车间络筒设备保全室,只看见工段长朱礼鸿正和队员曾海红正在用专用工具修理配件。
笔者问道:“朱师傅,又在修旧利废呀?”
“这东西贵着呢,只是弹簧有点不灵活了,我修修还能用。”朱师傅说完,又低下头继续他的工作。
朱礼鸿,公司首席工程师之一,清华大学班组长远程教育培训班的毕业生,公司劳动模范。曾经荣获湖北省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和第七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
2001年,公司第一次引进了10台日本村田21C全自动络筒机,安装师傅都是日本厂家人员。作为工段长的朱礼鸿对这昂贵的进口的设备非常感兴趣,天天跟着日本技工身后看,想取点“真经”,没想到,人家耸耸肩,不屑一顾,朱礼鸿的自尊心受到强烈伤害。朱礼鸿至今想起还忿忿不平:“不就是瞧不起我们吗?我就不信我们修不了它。”为了了解这部机器的结构原理,朱礼鸿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每天都守在这设备前琢磨、观察,10多天后,他终于弄清楚了它的来龙去脉。
日本村田21C全自动络筒机在公司“安家落户”8年后,不少配件出现问题。气圈控制器防扭装置控制的O型垫圈老化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更换整套气缸,一个就需要花费61.5元,10台车共需36900元。朱礼鸿与机器生产厂家联系,想只购买O型密封圈,可是生产厂家傲慢地说:“要换就换一套,不换就算了。”厂家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朱礼鸿,他下定决心丢掉生产厂家这根“拐杖”,自力更生。于是他钉在修机台前,与设备包机人一起分析气缸内部结构,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最终,他们用轴衬密封圈替换原来的O型密封圈,只花费276.92元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朱礼鸿设计的自动络筒机单锭捕纱器风门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荣获湖北省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和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当回访机器的日本专家得知朱礼鸿的这一改造,也忍不住拍手叫好,赞赏之情流露于色。
“这十年,公司发生了巨变,引进一批又一批的先进设备,也为我发明创造提供了平台和实践机会。”朱师傅边修边说。 十年来,该班组先后安装了15台德国AC338赐莱福全自动络筒机、3台意大利萨维奥全自动络筒机和1台瑞士SSM并纱机。大量的进口设备在公司安营扎寨,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减少用工,另一方面也给设备维修人员带了新课题。为了适应公司的发展,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朱礼鸿报名参加了武汉科技大学继续深造和清华大学班组长远程教育,并顺利毕业。在他的带动下,小组成员爱学习、勤动手的氛围日趋浓厚。不到20人的小组,就拥有首席工程师一名、特级技师一名、高级技师两名、工人技师三人。
二十分钟后,朱师傅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工具,面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笔者知道大功告成,连忙问道:“朱师傅,下个星期党的十八就要召开,你有什么期望吗?”朱师傅淡定地说:“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公司的进口设备越来越多了,我感觉脑子都要被掏空了。我希望能有机会走出去,多学习,因为我要做最棒的蓝领。”
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员工的观念也再不断更新。他们已不再简单地满足高工资、高福利,而需要有更好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培训,不断满足他们对知识渴望的需求。他们已经开始用知识武装头脑,靠实干和巧干,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认知水平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新时代的“蓝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