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俗话说得好,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职工们最有发言权,让我们走进XX冶炼企业,听听该厂的职工是怎么说的吧……
高温炉台不太热
笔者一行来到了电炉炉后放渣平台,还未走近就看到了火红的炉火从溜槽里透了出来,映红了整个操作台。笔者想:这个放渣操作平台一定很热吧。没想到站在放渣平台上,看着几米开外劳保用品穿戴得严严实实的工人拿着氧管烧渣口,火红的炉渣顺着溜槽向渣包内流淌,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酷热难耐。就在笔者一脸困惑的时候,一旁的老师傅邵成彪告诉我:虽说从炉膛内流出的炉渣有一千多摄氏度,但自2010年底X炉建成投产以来,放渣平台采用了高压抽风机吸烟抽热、水套溜槽及盖板水冷、高压鼓风机保持空气对流等先进的降温工艺,除了渣口区域外,放渣操作平台上也就三十来度,并不太热。
“记得我刚进厂那会儿,整个炉后操作平台就像是冒着热气的大烤箱,唯一的降温设备只有两台老鼓风机,那时候工人只要在平台上操作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感觉露在外面的皮肤被炉火烤得像针扎般疼,一双厚底的劳保皮鞋只能穿两个月,就不得不因鞋底融化破损而丢掉……” 回想起三十多年前刚进厂的那个年代,老师傅邵成彪一脸的感慨。“真是不比不知过去苦,不比不知今日甜。现在的冶炼工人真幸福哦!”
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职工在高温天气中暑,该厂还采取优化工艺流程、简化操作程序、加大人员轮换频率、高温时段避峰就谷作业、严格请假销假制度等措施,从制度的层面为职工“避暑工作两不误”提供保证;与此同时,所有高温岗位职工休息室里都配备了空调、冰柜、饮水机、防暑药品,送清凉小分队每天定时到生产现场给职工送去冰棒、酸梅汤、绿豆汤等冰冻饮品,这些点点滴滴都让职工们在高温天气里感受到一丝丝的凉意,感受到这几年炉台上没那么热了。
劳保用品两年升级五次
当笔者看到炉后工人拿着长长的钢钎清理渣口,而火红的炉渣在钢钎敲击下四处飞溅时,不由隐隐有着这样的担忧:万一这上千度的炉渣溅到他们身上去了,那不就把他们给烫伤了……然而,这样的担忧很快被老师傅邵成彪的一席话给化解的无影无踪了。
“只有经历过厂、车间、班组、岗位四级安全培训,并且本岗位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考核成绩优秀的职工,才允许其单独作业;另外,我们操作时身上还穿着防烫阻热的工作服、围裙、脚盖、袖套,头上也戴着安全帽和面罩,这样的全副武装就算高温熔体不小心溅到身上,也不会烫伤到人!”邵成彪信心满满地说。
邵成彪还告诉我们,从2010年底X炉开炉到现在这两年时间里,厂里在职工劳保用品上花费几十万元,职工身上的劳保用品都已经升级换代五次了。刚开炉时第一代劳保用品的围裙、脚盖、袖套都采用银白色的消防防火隔热材料制成,虽然其防烫隔热的安全性能高,但是材质坚硬,透气性差,职工穿时舒适度较差,操作起来也不是很灵活。厂里相关职能单位知道后,立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改进。从消防防火隔热材料到牛皮,再到双层帆布和粗粒帆布,从圆领口到竖领,紧固方式从绳系到粘连,前前后后尝试了好几种不同的材质和款式。现在职工在炉台上作业时,身上穿戴的是白色粗粒帆布围裙、脚盖和袖套,不但整洁大方、隔热防烫,而且出气透汗,操作起来轻便舒适,深受职工喜爱。为了职工的身体健康不计成本,还体现在职工们佩带的口罩、面罩等防护品上,该厂一直都是按照国家最高防护等级标准给职工足额配备,并且定期发放更换的。
“从进厂时用的纱布口罩,到不久后换成活性碳防尘防毒口罩,再到用了十多年的进口半面型硅质防毒面具,我们职工所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始终是整个冶金行业中最好的。”企业老职工每每谈论到此事时,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满足笑容,这让该厂领导坚信每年在职工劳动保护上多花的钱是物超所值的。
医药箱药品基本没动
在炉后休息室里,笔者看到了工具柜里一个贴着醒目红十字标志的白色药箱,里面装着人丹、十滴水、创可贴、正红花油、碘酒、绷带、防烫膏等近三十种药品。“前些年,班组里可没有什么医药箱,最多也就是车间隔一段时间发一盒防烫膏备用,天气热时每人发点人丹十滴水之类的防暑药品,要是工作中自己磕着腿碰破皮了,就只好自己想办法了。”看着满满一箱药品,邵成彪思绪又回到了以前。
令笔者感到奇怪的是,药箱内除了人丹、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有少量使用过的痕迹外,其它的药品都是一满盒,有的甚至连包装薄膜纸都没有拆开。“现在厂里全面实施了班前、班中、班后安全“三确认”制度,将现场安全确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轨道,安全责任落实了,隐患整改及时了,职工自我保安意识牢了,这些药品自然也就用不上拉。” 邵成彪笑着说。
笔者随手拿起一盒还没有拆封的防烫膏,一看两年的有效使用期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了,笔者半开玩笑地说:“这些药品还没开始用,马上就要当废品丢掉了,多浪费啊!”
“呵呵,药品放在这里,工友们做事时心里才踏实,万一碰到什么意外,立马就可以派上用场;再说了,药品没用过期丢掉,这不也恰好说明我们班组安全工作做得好,工友们的身体健健康康没受伤嘛,要我说啊,这点浪费是值得的!” 从老师傅邵成彪爽朗的笑声里,笔者可以感受到该厂职工对安全这笔帐,算得清楚明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