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喜迎十八大、晒身边变化]从印象中感受变化
刘 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来到矿山机械厂上班已有21个年头了。在这21年里,说起厂里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记得1991年,我刚进厂的第一天,在厂的统一安排下我住进了厂里的单工宿舍。宿舍是6、7十年代矿区很常见的干打垒房子,每间宿舍里住着3至4人,本来就狭小的宿舍因为人多显得更加拥挤。到了夏天,是一年之中最难受的时候,虽然屋内有一把吊扇,可是完全不能抵挡炎热带来的热浪,在屋里就好像在蒸桑拿一般,因为热,很多工友们干脆睡在地上。 最枯燥时候的莫过于晚上的日子,因为除了外出散步外基本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不过已经让我们感到很满足的是在宿舍的2楼还有间电视室,室里有一台红岩电视,那可是我们的“宝贝”。当时,看电视对我们来说属于每天最“幸福”的一件事了,可那也不是我们想看就能看的,“宝贝”由专门的房管员负责保管和播放,不大的电视室里每晚都挤满了人,那时,电视最多只能看8个台,很多时候大家都会为看哪个台而讨论上大半天。 面对食宿问题,厂里整改了食堂,配置了新的桌椅,电视,空调,改善了我们的伙食。新装修了标准化宿舍,配置了新的电视,空调,让我们住的更加舒心。还修建了塑胶球场,自建的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电子书屋等基础设施相继投入运行,让我们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进厂的时候,我做的是维修电工工作,每天要跟着师傅到每个车间进行巡检。当时全厂只有5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是建厂时候的老厂房,内部环境很差,满天的灰尘。热天简直就像一个大烤箱,感觉人都快被烤熟一样。冬天四处通风,感觉就像站在风雪垭口。记得第一次走进金工车间时,师傅还开玩笑地说,小伙,这里大多数的设备都比你年龄大哟,我不信,随便看了一台620型车床,上面的标牌写着——1960年。 近10年来,厂里先后新建成2个生产车间。并对车间的房顶和地面进行改造,新建成了7个员工休息室,并统一配置了空调、标准坐椅、烧水器等设施。班组员工在安静、整洁、宽敞、明亮的休息室休息,心情更加舒畅,工作起来更加舒心。不仅如此,在扩大生产场地的同时,厂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而今,一部分代表先进技术装备的机器在陆续替换老旧设备,有了第一台YK5180B型三轴数控插齿机,第一台LHLM-4型数控切割机,第一台自研自制的大口径装缸机……
当年我进厂注册是第633名员工,第一个月的工资为96元。如今年全厂员工仅有3百多人,可人均收入预计将达4万元,并且有的员工有了私家车。
如今走在厂区、家属区中,如身临美境,微风拂拂,桂花、梅花、栀子花应季而香。多年来,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变了,可依旧不变的是矿山机械厂人坚韧朴素的品质。 |